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东亚的保育和教育观察 > 【中日比较】第2期:学校内的"事"和"物"(下篇)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中日比较】第2期:学校内的"事"和"物"(下篇)

渡边 忠温(东京理科大学理学部第一部非常勤讲师)
2013-07-09

摘要:

日本和中国学校内所发生的"事情"和学校内设备等"物",反映出教育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存在着差异。同时,当我们具体去看对方国家的学校的情况时,经常会发现自己以前的理解有误。这些差异往往只是些小事情,但是虽然如此,也有些对孩子们的学校生活和心理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全校集会、"眼保健操"、书桌的式样等两国学校中的"事"和"物"的不同,具体列举事例进行介绍。

(文章上半部分)

  这些学校里的"活动(事)"和"物"的差异,不单纯为"国家不同,学生的生活环境有别",有时还会对孩子们的学校生活以及他们的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差异。

  例如,在请中国的大学生谈自己对初中和高中时代的回忆时,我经常听到"同桌"这个词。"桌"是"桌子"的意思,但不是指作为"物"体的桌子,而是指"共用同一张桌子的同学"。说是"同一张桌子",但不是像日本学校里的小桌子,两个人轮着共同使用,而是两个人用的合成一起的一张大桌子。因为一天到晚在如此近距离下学习生活,同桌关系是很深的。在日本,小学的时候也有学校把两个桌子挨着放到一起,但是到了初中和高中一般就不会这样了。

  下面介绍两位研究生在回忆高考时的访谈记录。对A同学来说,同桌似乎既是一个"互相切磋"的竞争对手,又是心理压力的来源。

  A同学:我的同桌和我是同学,但是我们在宿舍里,关系并不是很好。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俩一直都是竞争对手。我们两人的学习成绩不相上下,越是这样,就越想比出个好坏来。尤其是有一次考试后,她考了九十分,而我考了八十九分,我就感到特别不舒服。(如果是)好朋友的话,根本不是这样的。

  但是,如果关系好的话,也有可能成为最好的朋友。此外,也有男女生同桌的时候。

  B同学:哦,还有一个好朋友,一个男生,是我的同桌,后来成了我的男朋友。

  笔者:在高中三年级的时候?

  B同学:那个时候还没谈恋爱,上大学才恋爱的。

  也就是说,不管是竞争对手还是好朋友,在学校生活中共同使用一个桌子的同学,在他们的校内人际关系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同时,在学校生活的回忆中,也成为一个难忘的,重要的存在。

  为什么书桌必须要做成这样的的形式,对这一点,我这个日本人是不得而知的。我试着向中国的朋友问起过,但是他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只是说:"那样跟同学聊天很方便,桌子之间远的话,不方便聊天"。他讲道:"中国人喜欢合作,也喜欢大家一起做很多事情,因此,也有这种可能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习合作精神"。真没想到,教室内的书桌的形状也许能反映出人和人之间的物理上、心理上的距离等两国人际关系的根本差异。

  我们在对中日两国孩子们的生活和心理进行比较时,通过对这些围绕孩子们的具体的"事"和"物"的关注和比较才能窥见到各个国家的孩子们在实际中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况。此外,这些"事"和"物"的存在模式,很多与社会形态是相似的,也反映了其社会的发展历史。由此,我们在深度探讨这些"物"以某种形状和某种方式设置的状况、以及那些"事"以那样的方式、在那个时间进行等一系列情况时,我们也许能发现该国家的教育和社会的特征。但是,对解读这些"事"和"物"时,也需要有一定的"读解能力"和背景知识的。,为此,我认为我们相互之间对彼此的"事"和"物",有必要通过平时的互相的"对话"来积累这种能力。

作者简介

渡边 忠温 (东京理科大学理学部第一部非常勤讲师)

渡边 忠温 东京大学教育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博士课程毕业。教育学博士。2009年9月-2015年6月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和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做博士后研究。现为东京理科大学理学部第一部非常勤讲师。从事日本和中国的高考制度、考生心理等方面的比较研究。专业为比较教育学、文化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