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全纳教育 > 学前融合教育 > 日本的学前融合教育综述(3)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日本的学前融合教育综述(3)

周念丽(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2012-07-10

<< 上一篇

3.历史中的保育

  在学前融合教育中儿童们入园后,与保教人员相关的历史、与其他儿童相关的历史以及与玩具、教材相关的历史开始上演。保育者与有特殊教育需要学前儿童之间构筑的历史,决定了两者的人际关系,进而影响了该儿童将来行为的发展。因此,要求保教人员为有特殊教育需要学前儿童创造适宜行为的发展的历史而努力。

  保教人员与有特殊教育需要学前儿童构筑了怎样的历史,是儿童能否从学前融合教育中获益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保教人员绝对不能操之过急,实践中经常有为了眼前的发展而勉强儿童的情况。换句话说,因为急于想把某个行为教给儿童,而忽略了儿童情绪方面的需要,结果产生了情绪混乱,即所谓的“二次问题衍生”。比如对于偏食症的矫治时,经常会因强迫儿童吃某一事物而引发孩子的厌恶情绪,吃饭的时候大哭大闹,甚至出现异食症。因该认识到,偏食症是对事物的一种抗拒,并不是很容易改变的。如果想矫治,可以从营造良好的用餐环境开始,慢慢改变偏食习惯。对于其他的问题行为的矫治也是一样。

(三)学前融合教育的形态

  按学前融合教育的时间来分,可以分为完全学前融合教育和部分学前融合教育。所谓完全学前融合教育,即所有保育时间都是在保育所或幼稚园一起渡过,而部分学前融合教育即一部分保育时间一起渡过。而部分学前融合教育可以根据具体保育地点和保育方式再细分。

1.个别指导和小集体指导

  有特殊教育需要学前儿童的指导方法有个别指导和小集体指导两种。所谓的个别指导,就是注重儿童的兴趣,与保育者保持紧密关系的指导。保育者根据每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个别性指导的形态,分别对每一个具有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的有特殊教育需要学前儿童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比如,有些儿童是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相反有些儿童因多动而无法参加集体活动,这样的情况使用个别指导就十分有效。另外,对于语言障碍和听力障碍的儿童也有一定效果。

  另外,基本生活习惯的获得援助中,也有运用。这方面的个别指导需要相应的指导课程。关键是要正确理解障碍情况以及准确掌握指导方法。

  所谓的小集体指导,是只有有特殊教育需要学前儿童的小组指导,它不仅可以发挥集体的长处,在游戏和比赛中使儿童理解集体的约束力和规则。

2.交流保育

  交流保育也可以叫部分保育。一般来说是指学前融合教育机构和保育所、幼稚园,在一定时间内共同实施保育。双方共同协作创设有特殊教育需要学前儿童与正常儿童的交流所需的场所。比如利用自制糕点大会、运动会等活动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通过共同经验的获得加深彼此的理解。

  以上提及的分离保育、学前融合教育、个别指导和小集体指导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并不一定所有的有特殊教育需要学前儿童都适应于学前融合教育,必须具体考虑每一个有特殊教育需要学前儿童日常生活动作的可能情况、语言习得情况以及身体发展情况。最好是能够灵活地选择分离保育、学前融合教育,或者交流保育等形式,采取相对弹性的对策。当然,这一目标实现的前提是学前融合教育和治疗等相关社会资源的充实。另外,学前融合教育的相关保教人员或工作人员,应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学前儿童和障碍保育具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三、学前融合教育的意义

  那么,学前融合教育有什么优点呢?学前融合教育正好弥补了分离保育的缺点。和正常儿童一起接受保育对于有特殊教育需要学前儿童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说,语言的习得与生活习惯的养成就是很明显的例证。我们必须尊重儿童是一边模仿一边学习这一事实,来自伙伴的丰富刺激大大促进了其自身的发展。另外,通过与其他儿童的广泛交流,不仅使有特殊教育需要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得到扩展,而且家长自身的生活经验也得到了扩展。

1.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学前儿童的意义

  儿童是通过模仿周围的大人其他儿童的言行不断成长的。通过模仿,儿童一点点地进步;通过模仿,儿童积累知识以及获得基本的生活习惯。有特殊教育需要学前儿童也是通过模仿周围健康儿童的言行获得发展的。也可以身边大人的言行,但更多地是通过同年龄的儿童游戏进行模仿。对于言语障碍,借助于游戏增加语言交流机会,对于其语言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同时,与健康儿童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意味着有更多的机会建立伙伴关系。

2.对正常儿童的意义

  分离保育的情况下,正常儿童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到有特殊教育需要学前儿童,这样就没有机会知道,在我们的社会中还生活着身体发展或智力发展处于弱势的儿童。在学前融合教育中,正常儿童获得了将来如何与有特殊教育需要学前儿童相处的学习机会。通过幼年时代与有特殊教育需要学前儿童的相处,培养对弱势群体的关心等善良的情感。因此,学前融合教育对于身体、智力方面具有差异的儿童获取共同生活的经验,是难得的机会。

3.对保教人员的意义

  对于保教人员来说,可以获得深入思考儿童发展的机会。通过直接观察有特殊教育需要学前儿童的发展,可以获得正常儿童发展的援助经验。换句话说,保教人员的视野开阔了,随之保育本身的内涵也得到了延展。

  另外,对某一事物的“不了解”往往会造成很多误会。通过直接的相处,可以消除或减少对于有特殊教育需要学前儿童的歧视。

4.对父母的意义

  有特殊教育需要学前儿童的父母往往对其子女的发展抱有很多不安。但是,经常与正常儿童相处,父母会发现孩子们在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父母对儿童的每一点进步都满怀期待,如果能够看到自己的孩子语言增多了或理解力提高了,那是极其开心的事情。

  其次,可以增加容易孤立的有特殊教育需要学前儿童家长之间的交流机会,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的同时,不安和烦恼也得到了排解。同时也增加了有特殊教育需要学前儿童的家长与正常儿童家长进行交流的机会。通过父母间的交流,可以逐渐改善正常儿童家长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学前儿童的看法。

  学前融合教育又有什么缺点呢?首先,不是所有儿童都适合进行学前融合教育,相反也有可能阻碍有特殊教育需要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和社会性发展。这涉及到有特殊教育需要学前儿童的障碍种类、程度等许多方面。即使是同一障碍类型,每一个人的适应情况也可能完全不同,总之个体差异非常大。也可能出现由于教职员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反而无法充分照顾到这些儿童的需要,甚至加重障碍程度。另外,正常儿童过多的代替完成行为,也会影响到有特殊教育需要学前儿童的发展。而且,整体保育情况受到干扰的现象经常出现。

  另外,保育者可能会对学前融合教育计划(方针和内容)的适宜性有所顾虑。而且,与正常儿童一起接受保育的基本上都是轻度有特殊教育需要学前儿童。一些儿童由于无法适应集体生活也很难进行学前融合教育。因此,可能接受学前融合教育的一般是只有入园可能的、能够集体生活的、轻度有特殊教育需要学前儿童。这样实际上就已经把重度有特殊教育需要学前儿童排除在外了。

作者简介

周念丽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周念丽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1995年获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心理学学士学位,1998年获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教育硕士学位,2003年获中国华东师范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04年6-12月期间到美国Arizona State University做访问学者,研究婴幼儿情感发展,2006年5月-2007年3月期间,作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访问学者在名古屋大学研究学前融合教育。 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儿童发展心理、亲子关系、0-3岁儿童测评和培养方案建构,主要著作包括《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自闭症儿童的社会认知——理论与实验研究》、《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比较与实证研究》、《0-3岁儿童多元智能评估和培养》。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