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前教育研究 > 由黄冈革命老区"留守幼儿"现状调查引发的思考与研究_02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由黄冈革命老区"留守幼儿"现状调查引发的思考与研究_02

2012-07-10

四、留守幼儿监护人缺失主要表现为父母双方外出,流入地以东南沿海居多

  留守幼儿的主要特征,即双亲中有人外出而造成监护人缺失和监护不力。 0 - 6 岁留守幼儿家长外出类型主要为父母双方外出和父亲单独外出,母亲单独外出的情况比较少。幼儿年龄越小,母亲留在家里的比例越高;随幼儿年龄的增长,父母双方外出的情况逐步增多。见下表 3 :

表 3 留守幼儿监护人缺失情况

 

父亲外出

母外出

父母均外出

不祥

留守幼儿人数 ( 人 )

1683

309

3703

47

占留守幼儿人数的%

29.3

5.4

64.5

0.8

  孩子父母外出务工区域依次为深圳、广州、上海、海南、武汉、北京、福建等省市。东南方沿海发达地区是黄冈老区农民工外出的首选地区;其次才是湖北省会城市武汉;北上务工人员较少。据了解,这是因为黄冈老区位于我国中部地区的湖北省东南部,为了较好地适应流入地的生活,农民工一般倾向于到地理环境、气候、生活习惯等与本地基本相同的东南方务工。另外,也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工商业比较发达,就业机会较多,人员流动相对自由,工资收入相对较高等因素有关。

五、留守幼儿主要集中在贫穷落后的农村地区

  这次调查发现,留守幼儿主要集中在黄冈老区贫穷落后的农村地区。在黄州市、县、镇、乡、村各级各类幼儿园与学前班中,留守幼儿占本园(班)幼儿总人数的比例依次增加;从长江沿江地区到靠近大别山地区的山地丘陵地带,留守幼儿所占比例逐步提高;在城市直属幼儿园、乡镇幼儿园学前班、村以下幼儿园和学前班中,留守幼儿所占比例也稳步攀升;民办园中留守幼儿的比例也相对高于公办幼儿园;农村学前班留守幼儿比例普遍多于幼儿园中留守幼儿所占的比例。如下表 4 :

表 4 各类型幼儿园(学前班)和各地区的留守幼儿百分比对照表

 

 

老区 123 个园班

10 所市县直属园

113 个非市县直属园班

黄州区

黄梅县

武穴市

蕲春县

各类型园班

各地区留守幼儿%

30.6

18.8

38.9

11.9

14.8

16.5

22.6

各区县排序

 

 

 

1

2

3

4

 

罗田县

红安县

英山县

麻城市

浠水县

团风县

 

各类型园班

各地区留守幼儿%

22.9

24.6

32.1

35.0

38.0

60.2

 

各区县排序

5

6

7

8

9

10

 

  从上表 4还可以发现该地区留守幼儿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即原来的农民起义造反之地“将军县”(麻城市)和林彪故里(团风县)经济文化仍相对滞后,留守幼儿比例就很高,尤其是团风县,该县是林彪的故乡,虽地处黄州市政府周边,紧邻长江,但经济和教育一直比较落后,这是否因林彪历史原因受到牵连尚未探明。而一贯有“文化之乡”和“状元县”之称的文化与教育大县——黄梅县与蕲春县,尽管经济发展水平尚不如浠水县,但留守幼儿比例接近最低值。相信这与当地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教育有关。浠水县是该地区的人口和农业大县,东南临长江,西北紧靠大别山,南北发展很不平衡,南边留守幼儿少,西北留守幼儿非常多。从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一个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人口等因素对留守幼儿规模的巨大影响。

六、父母让幼儿“留守”老家出于多重考虑

  黄冈 老区年轻父母外出务工留下大量留守幼儿,有其复杂的家庭和社会原因。据本人了解,来自孩子家庭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家庭开源节流的必要之举。农村经济来源有限,为拓宽经济来源,提高家庭收入水平,孩子的父母只能外出务工,即“开源”,同时为尽可能减少开支,只能将孩子留在乡下,即“节流”。因为一般孩子在城市幼儿园接受教育和生活开销都要远远大于农村。

  第二,父母务工无法看管幼儿,而家有闲散人员。有的外出务工人员打工的地点和单位变动频繁,或务工时间长,或实行“三班倒”,无暇顾及小孩;而农村有闲住在家的老人或妇女,农活可以机动处理,于是发挥老人的“余热”,让老人带孩子,要不就将挣钱不多的妇女留在家里看孩子。

  第三,父母留恋城市的工作和生活。由于我国城乡存在巨大差别,沿海和内地贫富差别悬殊,农村现有大量年轻人已不甘于呆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有的青年人在外打工多年,已适应并喜欢城市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不愿意为了孩子而重新返乡务农。许多农村孩子的母亲在外怀孕,回家生子,哺乳期结束后就丢下孩子,到城市继续务工。

  第四,父母追求婚姻生活的稳定与质量。本人在农村也了解到这样一种情况,即有的年轻父母同在一处务工,凭物质条件,完全可以把孩子带在身边,但他们贪图轻松快乐,还是喜欢过“两人世界”的自由生活,将孩子作为“负担”和“包袱”留给农村的老人。有的年轻妈妈担心丈夫在外面的“花花世界”耐不住寂寞,丈夫则担心妻子一人呆在农村生活困难或行为出轨,彼此不放心对方,于是抛下孩子,两人凑在一起经营自己的婚姻生活。

  第五,主观忽视孩子的早期生活与教育。大量留守幼儿的产生,固然有许多客观的无可奈何的原因,但与孩子父母忽视幼儿教育确有关系。一些孩子的父母以为幼儿期的孩子只要吃饱穿暖就行,没有什么可以学习的内容。一旦孩子上小学了,有些孩子的母亲反而回乡务农,料理孩子的生活,督促孩子的学习,或者将小孩接到城里接受义务教育。这说明农村许多家长还没有意识到幼儿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第六,出于对孩子的多种考虑。如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在城市居家和交通不安全、城市空气污染使孩子易生病、怕孩子不适应城市幼儿园的生活,听不懂老师讲的普通话,城市的孩子瞧不起自己的孩子 ,等等。

七、留守幼儿生存状况整体不佳

  各项实证研究表明,尽管留守生活可以造就一些身心健康、刚强独立、自信乐观、见多识广的留守幼儿,但 留守经历对大多数留守幼儿而言是人生发展的一道“暗礁”,对他们身心发展的消极影响很多。

  调查显示,有 10%的留守幼儿有被“遗弃”的感觉。30.6%的幼儿家长认为孩子的生命安全是他们最大的后顾之忧。 如有 1 名留守幼儿,父母均外出打工,孩子常年呆在幼儿园寄宿就读。父母只是在寒暑假、“五一”、国庆长假回来探望。孩子父母虽然委托了一个亲戚平时帮忙照应孩子,但如果孩子没有生病,幼儿园不主动打电话求助,该亲戚就几乎对这个孩子不闻不问。如此孤独、缺乏亲情关爱的幼年生活给孩子留下的苦涩和无助感是可想而知的。

  留守幼儿的生活一般存在如下问题:第一,代理监护人一般集务农、做家务、带孩子等多种事情于一身,看护时间有限,精力不济,监管不力,对孩子放纵较多;第二,农村祖辈一般文化水平较低,教育观念和能力非常有限,幼儿家庭教育普遍滞后;第三,许多家庭图书玩具非常少,而且质量低劣,孩子呆在家里只能看看电视,附近转悠,孤独而无聊地打发时光,文化生活非常单调贫乏;第四,农村许多地区人口逐年减少,且以老人居多,留守幼儿人际交往和说话的机会少,有时找个同伴都难,这对孩子社会性与个性的发展不利。

  受生活条件所限,一些留守幼儿已出现见识贫乏、 孤僻内倾、情感冷漠、情绪不稳、行为偏差、生活学习习惯差等问题[1] 。更令人担忧的是,他们的安全事故频发,生活经常险象环生。 一些幼儿教师反映,留守幼儿非常需要管教但又难以管教,孩子的留守生活使得幼儿园与学前班承担的幼儿安全与教养之责陡然增加。

注释[1]:
  本处是本人 2007 年 3 月 14 日16-24时在中国期刊网上搜索的结果。调查报告数量由各类文章整理得出。如以同一调查为基础发表多篇文章,只算 1 份调查。课题数量由教育部公布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和教育规划课题整理得出。或许疏漏了其他类型课题,但暂无法精确统计。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