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前教育研究 > 5~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过程与特点(下篇)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5~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过程与特点(下篇)

2012-07-10

<< 上一篇

三、 5~6 岁儿童艺术思维中的制作

  绘画创作的最终成果是绘画作品。儿童对事物的知觉和体验,必须通过运用纸、笔等绘画工具和材料以及造型、设色、构图等艺术语言才能形成绘画作品。

  对儿童艺术思维中的制作过程及特点的研究,是通过一次绘画材料选择活动和 4次绘画活动来完成的。绘画主题分别是:“动物世界”“秋天来了”“我在游泳”“七个小矮人的房子”。 研究发现,5~6 岁儿童艺术思维中的制作是儿童借助于工具材料,伴随着语言和动作将审美心理意象物化的过程。制作中也有反省,儿童喜欢构图胜于涂色,并一次性完成制作。

  5~6岁儿童喜欢使用记号笔和油画棒在纸上作画。 研究起始阶段,研究者给儿童提供了记号笔、签字笔、毛笔、墨汁、油画棒、水粉等绘画工具材料,30名儿童全都选择了用记号笔勾勒线条、用油画棒涂色。问及原因,他们的回答是:“签字笔太细了,记号笔粗粗的,画出来好看,水粉是用来刷背景色的,我喜欢用油画棒,油画棒有好多漂亮的颜色。” 与涂色相比,儿童更喜欢构图。 研究发现30名儿童中,有22名儿童选择了用记号笔构图之后,再重新创作另一幅作品,占总数的73.33%,有8名儿童构图之后给作品涂色,占总数的26.67%。问及原因,大多数儿童的回答是:“我喜欢用记号笔画画,我可以连着画好几张呢,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涂色太麻烦了,要全涂满太累了。”涂色通常是一种机械的重复劳动,费时费力,需要付出意志努力才能完成,对于意志较薄弱、兴趣易转移的儿童来说的确是一件苦差事。

  儿童的艺术制作过程往往伴有丰富的语言与动作。例如 小唐在画“动物世界”时说:“我每次去动物园都会去看狮子。这个狮子在跑,你看,它跑起来是这样的……”说着,小崔就双手双脚上下交错舞动起来。 在画“秋天来了”时,小张说到“风婆婆在呼呼吹”时,把双手放在脸颊上发出“呼呼”的声音;小陈说到“树叶落了,飘啊飘”的时候,会舞动双臂,左右晃动身体。在一气呵成的绘画创作中,儿童的语言、动作是对作品内容的有力补充,使作品变得更为丰满。语言、动作之所以对艺术思维有所帮助,就在于它能在艺术思维展开时把个体因知觉而体验到的审美心理意象激发出来,不仅不会影响绘画活动,反而会使他们的创作更加投入、充满乐趣。

  儿童喜欢一次性完成绘画创作,并 在创作中几乎不作太多考虑,直接作画,下笔流畅,线条大胆,涂色随心所欲,不存在成人所谓的败笔。 研究发现,5~6岁的儿童在创作中充满自信,能以较多的方式使用线条和形状,如开放性的和封闭性的、爆发性的和控制性的,并根据自己的情感、愿望或按物体固有色来涂色。儿童的绘画是他们的知觉与情感的物化形态,他们将自己对外物的知觉与情感通过绘画这种外在的符号形式传达给他人。如在开展绘画活动“我在游泳”时,小杨站起来,划动双臂模仿游泳的样子:“我会游泳,是这样游的……”然后接着画。

  儿童在制作过程中 往往会有新一轮的反省,他们有时会依据自己构思与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以致最后的作品与预先的设想不一样。如在画“七个小矮人的房子”时,小崔说:“我要给七个小矮人造一个大蛋糕房子”,于是他画了一个圆圈,看了这个圆两秒钟后,他又改变了决定,要造一座西瓜房子。随即他在西瓜的顶部画了瓜藤,给西瓜房子开了窗户、门,安了音乐喇叭,并用不同的颜色画出了西瓜的纹路。 儿童在绘画中几乎都是自言自语地解说着自己的创作,他们通过内心体验、动作、语言一步步呈现艺术思维过程。只有用心倾听儿童在绘画过程中的语言、观察他们的动作、欣赏他们作品的展现过程,才能真正了解儿童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了解儿童的绘画、理解儿童的心灵。

四、促进儿童艺术思维发展的教育建议

  首先,应提供各种艺术感知活动,丰富儿童的审美心理意象。 艺术感知活动是儿童通过体验生活、参加绘画活动,形成对客观世界和艺术作品的敏锐感知的过程。教育者应组织各种艺术活动,如欣赏自然风景、图书、名画, 参观画廊、美术馆,适时 举办儿童作品展览会等, 丰富儿童的审美意象、发展其想像力。

  其次,应 给予儿童宽容自主的绘画心理空间。 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内心意愿的主要方式之一。 [11] 儿童的绘画作品是儿童艺术思维的结果,是其心灵的表白。 教育者应尊重儿童,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其个体的需要。 [12] 成人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和观念评价儿童的绘画,而应给予他们自主独立的作画空间,用宽容的心态欣赏、理解儿童的绘画作品,并给予他们适时的帮助、支持、鼓励与赞扬。

  第三,应关注儿童绘画创作的过程,引导其通过想像、体验再造审美心理意象,并提供多种方式,帮助儿童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为儿童制作绘画作品文件袋。保存儿童的绘画作品 , 有助于教育者识别每个儿童独特的兴趣和风格,也为儿童了解自己和他人的绘画作品提供了机会,并 通过作品的展示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

注释:
① 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学派认为问题解决过程是对问题空间( Problem Space)的搜索过程。人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要理解这个问题,对它进行表征,也即构成问题空间。在解决问题中以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状态所采取的各种方法称为"算子"(Operator)。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个体要利用各种算子来改变问题的起始状态,然后经过各种中间状态,最后逐步达到目标状态,解决问题。参见: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81

参考文献:

[1] H ·加登纳 . 艺术与人的发展 .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8:49
[2] 黄进 . 绘画超常儿童艺术思维研究 .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8:21
[3] 鲁道夫·阿恩海姆 . 艺术与视知觉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223
[4] 鲁道夫·阿恩海姆 . 视觉思维 .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56
[5] [6][10] 孔起英 .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97~173
[7] 廖军 . 视觉艺术思维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41
[8] 候莉敏 . 浅论儿童早期绘画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 学前教育研究,2006,(1):22
[9] 吕景云,朱丰顺 . 艺术心理学新论 .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91
[11] 李召存 . 瑞吉欧美术教育理念及其对我国学前美术教育的启示 . 学前教育研究,2002,(4):62
[12] 虞永平 . 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研究 . 学前教育研究,2004,(5):27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