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前教育研究 > 1996-2006年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研究选题的状况与分析----基于三所高校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2)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1996-2006年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研究选题的状况与分析----基于三所高校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2)

2012-07-10

<< 上一篇

 4.研究方法在不同校别中的运用状况分析。

表4 研究方法在不同校别中的运用状况表

  由表4可见,在南京师大120篇硕士、博士论文中,运用最多的研究方法是质的方法,37篇(30.8%),其次是思辨法,36篇(30%),最少的是行动研究法,3篇(2.5%);在华东师大50篇硕士、博士论文中,运用最多的研究方法是混合方法,21篇(42%),其次是质的方法,13篇(26%),没有行动研究法的运用;在北京师大103篇硕士、博士论文中,运用最多的研究方法是混合方法,41篇(39.8%),其次是量的方法,24篇(23.3%),没有文献法的运用。

  对三所高校运用研究方法的状况进行差异检验,卡方值为66.381,p

 5.研究方法在不同研究选题中的运用状况分析。

表5 研究方法在不同研究选题中的运用状况表

注:编码时,我们发现有的论文涉及多个领域,为了使研究更客观、全面,我们采取重复赋值的方法

  由表5可见,五大领域(30.8%)、教师(41.3%)、教育社会(37.5%)、教育方法(33.3%)、教育评价(38.5%)、师幼互动(50%)这六个研究领域中运用混合方法的比例最高;儿童(38.3%)这个研究领域运用量的方法的比例最高;课程(29.2%)、国外研究(33.3%)、教育管理(45.5%)这三个研究领域运用质的方法的比例最高;教育哲学(87.5%)这个研究领域运用思辨法的比例最高;教育历史(87.5%)这个研究领域运用文献法的比例最高。而游戏这个研究领域中量的方法(26.1%)、混合方法(26.1%)的运用比例最高;0--3岁教育这个研究领域中质的方法(28.6%)、混合方法(28.6%)的运用比例最高。

(二)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状况

 1.混合方法的运用状况。

  混合方法的运用能够克服一些由于使用单一方法而带来的问题,能够同时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同一个研究问题进行探讨,不同的方法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共同揭示研究现象的不同侧面,在同一研究中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还可以为研究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更多的灵活性,还可以对有关结果进行相关检验,从而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8]

  由研究方法的总体频次分布表(表1)可见 ,在273篇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中,有76篇(27.8%)运用了混合方法,是六种研究方法中运用数量最多的一种研究方法。由研究方法的年度分布状况图(图2)可见,混合方法除了在1998年没有被运用外,其余年份中,混合方法被使用的比例都是很高的。

  在224篇硕士学位论文中运用混合方法的有57篇(25.4%),在49篇博士学位论文中运用混合方法的有19篇(38.8%);在50篇华东师大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中运用混合方法的有21篇(42%),在103篇北京师大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中运用混合方法的有41篇(39.8%),在120篇南京师大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中运用混合方法的有14篇(11.7%)。

  在76篇运用混合方法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中,混合方法主要运用于五大领域、教师、教育社会等研究领域。如《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综合使用问卷法、深入访谈法,初步对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影响因素、特征以及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加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方法和措施。[9]

  在76篇运用混合方法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中,有19篇(25%)使用了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收集资料方式,有14篇(18.4%)使用了观察、问卷和访谈的收集资料方式,有10篇(13.2%)使用了测查和访谈的方式。可以看出,质的方法中的访谈与量的方法中的问卷是混合方法中结合最紧密的两种收集资料方式。

 2.质的方法的运用状况。

  质的方法以其过程性、情境性、重视研究关系等特点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承认和运用,在学前教育领域更是如此,质的研究取向与学前儿童发展的独特性、整体性、动态性特点相适应;其次,质的方法的思路与学前教育学科相契合,质的方法对价值的认可符合学前教育的特点,质的方法的整体性符合学前教育的整体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质的方法的过程性和情境性使其特别适合学前教育研究。[10]

  由研究方法的总体频次分布表(表1)可见 ,在273篇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中,70篇(25.6%)运用了质的方法。1997年《师幼互动行为研究》首次运用了质的方法中的现场观察法作为研究方法之一,[11]在后续的年份中的运用比例有持续上升的势头,从而成为了学位论文中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

  在224篇硕士学位论文中运用质的方法有65篇(29.1%),在49篇博士学位论文中运用质的方法有5篇(10.2%);在120篇南京师大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中运用质的方法的有37篇(30.8%),在50篇华东师大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中运用质的方法的有13篇(26%),在103篇北京师大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中运用质的方法的有20篇(19.4%)。

  在70篇运用质的方法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中,质的方法主要运用于五大领域、教师等研究领域,如《幼儿体验的研究----以健康教育活动为例》采用了质的研究方法中的现场实地观察,收集了75个幼儿园健康活动案例,通过对原始资料的分析,探讨了健康教育活动中幼儿体验的类型、过程与影响因素。[12]

  在70篇运用质的方法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中,有10篇(14.5%)使用了个案研究法,如《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的叙事研究 》选择了一位男教师作为个案研究对象,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叙述了该男教师的成长故事以及现状,通过对其成长历程的完整描述,突现其成长过程中的难忘"事件",再现男教师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获得的发展。[13]

 3.量的方法的运用状况。

  量的方法从属于实证主义研究,以实证主义作为其理论基础,实证主义认识论假定社会"客体"之间存在着一种机械论的因果关系,因此,量的方法是通过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并可将从某一样本得出的结论推及所界定的总体。量的方法的突出优势在于它极力排除研究者本人对研究的影响,尽量谋求做到价值中立,这使得它的研究成果具有比较大的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14]

  由研究方法的总体频次分布表(表1)可见 ,在273篇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中,有57篇(20.9%)运用了量的方法,量的方法作为学前教育领域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每年都会有相当数量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运用它,但是由研究方法的年度分布状况图(图2)可见,2000年以后,量的方法在学位论文中的运用比例有所下降。

  在224篇硕士学位论文中运用量的方法有52篇(23.2%),在49篇博士学位论文运用量的方法有5篇(10.2%);在103篇北京师大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中运用量的方法的有24篇(23.3%),在50篇华东师大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中运用量的方法的有10篇(20%),在130篇南京师大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中运用量的方法的有23篇(19.2%)。

  在57篇运用量的方法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中,量的方法主要运用于儿童研究领域,如《南京市4--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测评研究》中运用《4--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施测于南京市11所幼儿园598名幼儿,并用因素分析的方法验证了量表中四个因素的存在:社交主动性、语言和非言语交往的能力、社交障碍、亲社会行为。[15]

  在57篇运用量的方法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中,有25篇(43.9%)运用了实验、准实验法,如《运动线索与幼儿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研究》,通过实验研究初步验证了在体育活动中合理地运用运动线索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的自我监控能力,推动幼儿的整体发展。[16]

 4.行动研究法的运用状况。

  行动研究法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到我国学前教育研究领域。[17]行动研究法的运用使研究者的研究定位更加立足于幼儿教育的实际,拉近了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的距离,在行动研究法中,专职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同为研究的主体,围绕着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行动研究法不仅使研究者印证了自身研究工作的现实价值,同时也提高了实践工作者的研究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18]

  由研究方法的总体频次分布表(表1)可见,在273篇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中, 有13篇(4.8%)运用了行动研究法,2000年《中、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与指导》首次运用了行动研究法,[19]之后行动研究法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开始在学位论文中得到运用。

  在224篇硕士学位论文中运用行动研究法的有12篇(5.4%),在49篇博士学位论文中运用行动研究法的有1篇(2%);在103篇北京师大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中运用行动研究法的有10篇(9.7%),在120篇南京师大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中运用行动研究法的有3篇(2.5%),而华东师大没有运用行动研究法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在13篇运用行动研究法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中,行动研究法主要运用于课程、游戏、教育方法这些研究领域,这些研究领域都是一线教师经常接触、最能发现问题的领域,如《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目标转化研究》针对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目标转化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者与幼儿园教师一起开展了改进的尝试,结合个案对比分析,提出了目标转化的要素。[20]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