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顾问论文 >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及发展趋势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及发展趋势

华 国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处长)
2012-07-10

摘要: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的一种主体形式,本文总结了随班就读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对当前随班就读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对随班就读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

一、中国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随班就读现已成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一种主要形式,十多年来,这种教育形式不断发展和完善。

  1.随班就读在我国的发展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这种形式在我国特别是农村地区早就存在。笔者1995年在四川大巴山区调查,有的农村小学,在20世纪50年代就接收了当地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但是随班就读这种形式为我国政府所倡导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事。1988年教育部根据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方针和多年教育实践发展的经验提出,"坚持多种形式办学,逐步形成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大量的特殊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进行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的新格局。"随班就读投资少,见效快,有利于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随班就读方便残疾儿童就近入学,有利于残疾儿童和正常儿童"一体化",实现教育融合,促进残疾儿童健康发展。1989年原国家教委委托北京,河北,江苏,黑龙江,山西,山东,辽宁和浙江等省分别进行视力和听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试验。1992年原国家教委又委托北京,江苏,黑龙江湖北等省市进行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试验。自1990年起原国家教委先后五次召开了全国或部分省市随班就读工作现场会、研讨会。1994年原国家教委在江苏省盐城召开了全国儿童随班就读工作会议,总结了几年来全国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经验。会后原国家教委于1994年7月印发了《关于开展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进一步推动了随班就读的发展。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的教育"项目以及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工程等活动,也对随班就读工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随班就读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十多年来随班就读工作取得的最大成绩是使我国的学龄残疾儿童有了更多的入学机会,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个成绩是举世瞩目的。随班就读工作,要求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面向全体,照顾差异,改变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要求加强同学间的互助和合作等等,这些理念与措施也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开展。随班就读的广泛开展改变了特殊教育的封闭状态,也使更多人了解残疾儿童,理解特殊教育,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为了提高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质量,对随班就读的研究也不断加强,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如李慧玲主编的《听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手册》,杨尊田主编的《轻度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手册》,汤盛钦主编的《特殊教育概论》,陈云英、华国栋主编的《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试验》,徐白仑主编的《视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指导》,陈云英编著的《随班就读的课堂教学》,华国栋,沈云裳,钱丽霞编著的《随班就读问答》,华国栋主编的《随班就读教学》和华国栋编著的《特殊需要儿童的随班就读》,华国栋,彭霞光主编的《残疾儿童测试指南》等。这些成果初步构建了随班就读的理论体系和操作体系,又进一步推动了随班就读的开展。

  随班就读工作成绩的取得,有以下主要经验。

  (1)加大宣传力度,突出政府行为,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
  为了使随班就读工作顺利开展,必须大力宣传,使大家认识到残疾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应该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当人们的认识还未完全到位时,把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作为一种政府行为,制定有利于随班就读的方针政策和有关制度是非常必要的。1996年中国公布的《残疾人保障法》和1994年公布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为随班就读教育形式提供了法律依据,特别是将残疾儿童入学情况纳入了"普九"验收工作,并有一票否决之效。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原国家教委召开的随班就读工作会议和下发的有关文件将随班就读发展推向高潮。从开展随班就读工作来说,主管教育领导的认识态度是至关重要的。事实证明,一个地区的领导重视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就能很好发展,反之,领导不重视,也会有法不依,更不会制定有利于随班就读发展的政策和办法,随班就读工作也就难以健康开展。

  (2)做好对残疾儿童的测查,学前训练和安置工作。
  开展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第一步是确认哪些儿童是随班就读的对象(但不公开)。首先由社区、家庭和学校提供线索,然后组织人员进行初步调查、筛查,对筛查出的可疑残疾儿童由医院等部门作进一步诊断,依据诊断情况及当地教育状况和条件做出恰当的教育安置,为随班就读创设良好的环境。为了保证随班就读的质量,学前训练是很重要的,十多年来的随班就读工作实践证明,听力残疾儿童如经过早期的语言训练、盲童经过学前的初步盲文训练,智障儿童经过社会适应的训练和学校环境的适应训练等,都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随班就读。

  (3)加强教师的培训,促进师资质量的提高。
  随班就读学生和其他同学有较大的差异,教师要关爱他们,理解他们的身心特点,了解他们的特殊需要,并能在一体化的课堂中,兼顾普通学生和随班就读学生的需要,使他们都能得到很好地发展。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对随班就读教师的培训不仅要使他们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识,了解随班就读儿童的身心特点,更要提高他们在一体化的课堂中实施差异教学的能力,并善于了解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优势潜能的开发。对随班就读教师的培训要做到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学习和研究相结合,理论和案例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从而提高培训效果。

  (4)重视随班就读管理,支持随班就读工作。
  为了搞好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建立国家、省、市(县)三级管理网络和研究网络,并有专人负责特教是很必要的。特别是加强对随班就读学生个别教育计划地制定、实施和评估,从而保证对随班就读生的教育落到实处。另外,要加强三级指导网络的建设,发挥特教学校的骨干和辐射作用,配备巡回教师和资源教室,充分发挥社区和家庭的作用,给随班就读工作以大力支持。



二、正视问题,分析原因,努力提高随班就读的质量

  特殊儿童的随班就读虽然在我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现在随班就读的质量令人堪忧。多数随班就读儿童并没有得到他们需要的特殊教育,低质量的教育必然会造成辍学率的增高。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产生了这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教育理念的落后
  人们的行为受理念指导,随班就读工作没有得到人们普遍的重视,愿与教育理念的落后,在这方面的宣传力度还要加大,许多人并不认为残疾儿童应和其他儿童享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残疾儿童也应作为人才培养,应给残疾人均等的教育机会。在这些人心目中,教师的主要时间和精力应用在普通学生身上,事实上随班就读学生常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我们倡导的教育机会均等被扭曲了。教育机会均等并不意味着就是所有学生同处一堂听同一个教师讲课,教育机会均等的真正含义是应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只要稍加点拨,给他更多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会更有利于他的发展,而学习困难学生则需要教师和同学更多的帮助。也有人认为,对随班就读生降低教学要求,就是照顾差异,殊不知对随班就读生的消极迁就反而影响他的发展。随班就读生也有学习潜能,他们也需要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诸如此类的理念,影响了随班就读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

  2.随班就读的师资质量没有保证
  随班就读学生由于自身某方面的缺陷,使他们既有和普通学生身心发展类似的一面,也有自己的身心特点和学习特点,他们需要的是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虽有共同遵循的基本规律,但前者强调对残疾学生缺陷的补偿校正,更强调促进这些学生优势潜能的发挥,教师的教育教学要适应他们因残疾与缺陷带来的有别于其他同学学习的方式和类型,对他们要采用个别化教育。同时对他们也更强调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结合。随班就读班级的教师不仅要熟悉普通教育,而且要理解特殊需要儿童的身心特点、学习特点,掌握特别教育的规律和方法。但是我国普通学校的教师在师范院校未学过特殊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这就造成了随班就读学生也和普通学生接受同样的普通教育,追求同样的教育目标,教师对他们采取同样的教育措施。使得随班就读学生每每处于不利的境地,被淹没在"不及格"的汪洋大海中,也使他们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对普通学校的教师必须进行特殊教育方面的培训,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从事随班就读工作的能力,而且对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水平,提高他们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的能力都是很必要的。这种培训虽然在不少地区已经开展,但力度还不够,还需要强化政府行为。我们在对西部六省区部分地区的调查中就发现,承担特殊教育的教师中有81.4%还未经过培训。这种培训应面向全体教师,是对教师全员的培训,或者说应将特殊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这不仅是因为即使对一个随班就读学生教学也会涉及多个教师,而且是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接受特殊教育的儿童会愈来愈多,特别是当我们将学习困难儿童、情绪行为有问题的儿童,超常儿童等作为特殊需要儿童时,特殊需要儿童占同龄儿童的比例会在2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我们要使他们得到适合的教育,每一个教师都应成为特殊教育的行家。为了保证随班就读的师资质量,普通师范院校也应积极开设相应的特殊教育课程,并努力做到培养与培训两方面工作的衔接。

  3.我国普通班级班额过大
  随班就读学生和普通学生在感知信息、加工信息、运用信息等方面会有较大的差异,这就使随班就读班级呈现一种"大差异"的状态。而我国的教学班,特别是城市学校的班级班额比较大,这给教师在教学中照顾差异带来一定的困难。过大的差异,使同学间合作时缺少共同的平台,有限空间、时间内大班额的教学班,也难免教师会顾此失彼,很难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所以欧美的一些国家对班级学生数都有一定的限制,如不超过30人,而当班上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时,班级人数还要减少,小班化教学已呈发展之势,在随班就读班级更应提倡小班化教学。

  4.随班就读的支持系统不完善
  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会在交流问题、自我照顾、社会技能、学习方式、,生活适应、健康与安全等方面需要一定的支持与援助。这种支持与援助可能是间歇的、有限的,也可能是广泛的、全面的。因此需要有一个支持系统来保证这些支持援助。这个支持系统应该包括家庭的教育和帮助,社区提供的设施和条件,医务工作者的支持和配合等等。但这些支持与援助更要与学校的教育训练有效配合,从而发挥它的整体功能。现阶段我国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各方面支持援助力度还不够,更缺少系统的、持续的支持与援助,这就使随班就读学生面临很多困难。

  随班就读班级的教师大多没有学过特殊教育,他们在工作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即使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也很难要求这些教师掌握许多特殊教育的理论和教育训练的各种技能,如语言训练技能、盲文读写技能等等。当他们在工作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时,应该得到巡回教师、专业人员的支持和帮助。而现阶段我国巡回教师的制度并不健全,语言治疗师、物理治疗师等也非常缺乏,随班就读遇到的实际困难往往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在学校内部,教师间的协作,校领导对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也不够。例如,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教学计划往往由班主任一人制订,学校领导和其他任课教师都未参与,更没有家长、专业人员的参加,这是不合适的。学校应给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大力提倡师生、生生、师师间的合作以及学校和社区、家庭的合作,形成强有力的支持系统。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快配备资源教室,资源教室中不仅要有能满足特殊学生需要的资料、设备、训练器材,还要有能进行特殊教育和训练的教师和专业人员。随班就读学生在普通学校学习并不意味着他整天都应在普通教室和普通学生一起上课,可以根据它的特殊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在资源教室学习专门的课程和内容,或接受特殊的帮助。

  除上述原因外,对随班就读工作缺少必要的科学的督导和评估也是造成随班就读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三、我国随班就读发展趋势的预测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特殊教育也越来越得到重视,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的一种主体形式,也必将得到不断加强,随班就读发展的趋势可能会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随班就读的质量逐步提高
  十多年来,我国随班就读的开展重点在宣传、发动,以让更多的适龄残疾儿童能进入学校接受教育。进入21世纪我国政府在大多数残疾儿童已接受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创造条件让更多残疾儿童入学的同时,强调要让他们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不仅要让残疾儿童进入学校,而且要留得住,学得好。为此,教育部在2002年12月中旬召开了"全国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经验研讨会",并颁布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办法,规范随班就读工作行为,从而保证随班就读的质量。针对当前随班就读工作中的问题,教育部门不断加强对随班就读教师的培训,特殊教育的课程也逐步进入一些高师院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在不断提高。我国也在积极研究和组建随班就读的支持系统,特殊教育中心、资源教室的不断建立,巡回教师队伍逐步形成,都会促进随班就读质量的提高,特别是随着我国新入学小学生数减少,小班化教学已呈发展之势,这对于教师在教学中照顾学生差异,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需要,提高随班就读质量提供了有利条件。

  2.普通班中接受特殊教育的对象不断扩大
  进入21世纪,我国政府已明确提出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教育目标。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意味着让每个儿童都有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都得到发展。学生千差万别,往往总有一些学生在不同方面呈现异常,他们需要特殊教育,就世界范围来看,接受特殊教育对象的多少往往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高低,现在发达国家接受特殊教育对象约占学生总数的20%~30%,而发展中国家一般只有百分之三四。我国正逐步走入小康社会,也逐步具备让更多学生接受特殊教育的条件。事实上大量的学习困难儿童、情绪行为有问题儿童、致残儿童、超常儿童等等本来就已经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只是他们没有得到需要的特殊教育。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面向全体学生教育,要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特殊教育对象会不断扩大,将不再只有智力落后儿童、视力残疾儿童、听力残疾儿童接受特殊教育,学习困难儿童、情绪行为有问题的儿童、超常儿童等等也应得到特殊教育。这就要求教育进行改革,给这些儿童接受特殊教育创造条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特殊教育对象的扩大,也会使人们更加看重特殊教育的意义和特殊教育带来的效益,从而使特殊教育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支持。

  3.随班就读这种教育形式向幼儿教育、高中、大学教育延伸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逐步普及,我国的幼儿教育、高中教育以及高等教育也蓬勃发展。特殊人群的幼儿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也必将进一步发展。

  儿童早期的特殊教育,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幼儿可塑性强,缺陷早期发现,可及时得到补救矫正。事实证明,经过早期康复训练的特殊儿童随班就读会比较顺利。我国现在不可能兴建太多的智力落后幼儿园、聋幼儿院、视残幼儿园,而且大多数特殊幼儿也适宜和其他同龄幼儿在一起游戏、生活,这样能促进它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随园就读也就势在必行。

  在中学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实施特殊教育,由于该阶段的特殊学生相对较少,为他们单独建立学校聘用教师,效益不高。而且由于特殊学校的课程和普通教育的课程有较大的区别,难于和高等教育接轨,开展中学的随班就读,做好中小衔接就非常必要,特殊少年既可以在普通中学也可以在职业中学随班就读。当然,中学随班就读工作更需要有支持系统的保证。

  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有一定基础和学习能力的特殊学生进入高校,有的进入了特殊教育学院,但更多的是到普通高校随班就读。

  4.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融合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特殊教育从普通教育中分离了出来。而当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教育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特殊教育又需要回归到普通教育中,实现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融合。那时也不需要确定随班就读对象,人人都平等,人人都能得到他们需要的教育,人人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而这种融合需要有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人人包括残疾人都得到尊重,都享受平等,人与人互相关心和爱护。教育资源丰富,可以满足不同人的需要。教育的融合需要人们教育理念的升华,相信人人能成才,人人有潜能。学校的教学目标也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和发展。课程及其内容具有开放性、选择性,能满足不同学生需要。教学方式手段灵活多样,能适应不同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多元的,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评价原则,给每个学生以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实现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融合更需要有高水平的教师,这种教师不仅教育理念先进,能面向全体学生,而且善于了解每个学生,掌握他们的身心特点、学习特点。他们不仅熟悉普通教育,而且掌握特殊教育的方法技能,能对特殊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和训练。现阶段我国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其核心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这个改革中倡导的教育理念,构建的课程框架,设计的课程内容,提倡的教育方法等等,都给不同的儿童包括特殊儿童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机遇,为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融合创造了条件,带来希望,但要真正具备以上条件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A]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华国栋,特殊教育师资培养问题研究 [M]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
[3]陈云英、华国栋, 特殊儿童的随班就读试验 [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4]胡庆芳, 美国实现全体儿童教育友谊的纲领与实践 [J] 比较教育研究, 2000 (3)
[5]孙钢, 隔离制特殊教育和一体化特殊教育的比较研究 [J] 中国特殊教育, 1999
[6]华国栋, 特殊需要儿童的随班就读 [M]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华 国栋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处长)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