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儿童科学 > 亲子行动的意义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亲子行动的意义

小林 登(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国立儿童医院名誉院长、CRN儿童研究所名誉所长)
2012-07-10

摘要:

本文分析了育儿过程中的三种行动交流,从中可以认识到母亲养育孩子的程序的细致周到.我们可以将母子间的相互作用视为通过育儿过程、以五官为中介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机制。

  上一章中已经谈到,所谓母子间的相互作用,是指母亲为养育尚不具备足够生存能力的婴儿所必需的一种手法,是通过母子间的行为沟通构筑心灵纽带从而形成母子结合这一人类体系的自然机制。再进一步分析的话,则可将母子间的相互作用视为通过育儿过程、以五官为中介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机制。

  育儿过程中有各种行动交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以怀抱、肩背和就寝时在一边陪着睡等亲子行动为主的行动,以逗弄孩子、捉迷藏和举高等游戏为主的行动以及用母乳或奶粉喂养孩子、为孩子更换衣服、尿布和替孩子洗澡等生活方面的照顾为主的行动。

  首先考察育儿行动的第一大类,即以亲子行动为中心的相互作用。这是一种以触觉为媒介的相互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亲子行动一词(skinship)是日本人模仿英语自造的词语,正确的英语应为touch,意为"接触"。

  skinship(touch)反映了以触觉为中介的感性信息的交流,这一点众人皆知。当刚出生的婴儿啼哭不止时,只需母亲或助产士将其轻轻抱起,婴儿就会停止哭泣,这正是因为婴儿通过肌肤的直接接触或通过包裹身体的被单感受到母体的温存而获得了安全感,或者说是因为婴儿通过这种接触回想起了在母亲的子宫内受到保护的那段"生活经历"。

  总之,婴儿虽然刚刚降生,但触觉功能已开始正常运作。当然,母亲也在孩子出生后第一次触摸到亲骨肉的柔软肌肤,细细品味着初为人母的喜悦心情。

  曾经有过这样的研究,将刚出生的婴儿轻轻放在母亲身旁,然后把母亲面对婴儿的举动录像后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母亲的行动呈现出如下模式:先用指尖触摸孩子的手、脚以及身体,几分钟后开始张开手掌抚摸孩子的身体。另外,很多母亲还与孩子脸对着脸,如果孩子正好醒着的话,则专注地注视着孩子的脸,进而抱起孩子并让孩子吸吮自己的乳头。

  看到这样的研究报告,我们似乎应该考虑到人类、特别是女性体内甚至内含了亲子行动的程序。

  在居住环境不甚理想的日本,就寝时母亲与孩子相邻而睡的情况并不鲜见。但是,在虐待儿童事件频频发生的英国,有一位小儿科医生认为产生虐待行为的原因在于缺乏亲子行动,他对此深感忧虑,甚至发起了推广与孩子相邻而睡这种方式的运动。为此,他首先对相邻而睡这种方式进行了研究。

  这位小儿科医生让婴儿与母亲一起在医院里相邻而睡,随后将睡眠中的行动录像并作了分析。其结果,发现了两个有趣的结论。

  第一,和母亲相邻而睡的婴儿没有哭闹。总共十几对相邻而睡的母子中只有一个婴儿哭闹,经调查证实,那是由于穿的衣服过厚,阻碍了亲子行动。于是就给那个婴儿换上了不影响与母亲进行肌肤接触的较薄的衣服,据说婴儿立即停止了哭闹。

  第二,研究报告称,尽管母亲完全沉浸在睡梦中,却总能随着婴儿身体的移动自然地变换睡姿,母子的身体始终靠在一起、未曾分开过。婴儿移至左面,母亲的身体就跟着移向左面,婴儿移至右面,母亲也跟着移向右面,两个人就好像配合默契地舞蹈着。

  至此,我们应该可以认识到母亲养育孩子的程序有多细致周到了。

  曾经看到过有关与母亲相邻而睡的婴儿死亡的报道,如果母子双方均健康的话,大部分情况下导致死亡的应该是窒息以外的原因。比如说,母亲的酒精中毒在英国成为社会问题;而在日本,婴儿突发性死亡综合症也成了备受关注的课题。


作者简介

小林 登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国立儿童医院名誉院长、CRN儿童研究所名誉所长)

小林 登 日本儿童学会名誉理事长、日本婴儿学会名誉理事长、日本母乳哺育学会名誉理事长、日本防止儿童虐待学会理事。195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医学部。历任国际小儿科学会会长、国立小儿医院医疗研究中心第一任中心主任、国立小儿医院院长等职。曾获日本医师会最高优秀功劳奖(1984年11月)、每日出版文化奖(1985年10月)、国际小儿科学会奖(1986年7月)、瑞宝章二等勋章(2001年秋)、武见纪念奖(2003年12月)。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