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非正规学前教育研究 > (2010)农民工家庭中的养成教育(上篇)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2010)农民工家庭中的养成教育(上篇)

2010-07-10

摘要:

我们常说学前教育中的家庭教育的贡献率非常高,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上一期文章中,重点讨论了在游戏小组开展的养成教育及相关成果,而本期则将视角转向了孩子的原生环境----家庭中去,因为养成教育的真正实施更多的需要在家庭的一日生活中逐渐渗透,只有这样才是一个长效的教育机制,确保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他自身的内在需求。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刘莉

  四环游戏小组在实践的探索中,针对流动儿童的特点和生存状况,以习惯养成为主要教育内容,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养成教育的内容,逐渐培养流动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能只就流动儿童习惯养成而开展活动,需要与家庭的合作,改善家长的育儿观念,让家长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在家庭中实施养成教育。

一、引导家长,在家庭中注重幼儿习惯的养成

  (1)下摊位发宣传页与家长沟通

  志愿者通过宣传页、下摊位等形式,请家长在家庭的一日生活中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擦桌子、扫地、穿脱衣服、穿脱鞋子等等,培养幼儿照顾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请家长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如见面打招呼、问好 ;此外有的家长是文盲,不识字,志愿者们与管理办公室商量,开展"育儿广播",把每天的内容通过广播让市场上的家长听到,让家长知道在家里要注意培养孩子哪些行为习惯。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也了解了幼儿在家的表现,家长育儿期望和育儿困惑,以便及时调整计划,家园取得一致,共同培养幼儿的习惯。

  (2)家长会,集体讨论育儿

  在日常沟通中了解到一些幼儿在家里的行为习惯之后,除了一般的"一对一"辅导之外,志愿者们会利用家长会的集体时间和所有的家长一起讨论。一个家长提出的问题,往往也带有这个群体的普遍性。利用家长会这样的场合集体讨论,可以提醒还没有意识到此问题的家长们,同时也便于大家发动集体的育儿智慧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家长会摘选:看电视对孩子的影响

  主持人:"家长们说说自己孩子在家看电视的情况吧。"
  欢欢爸:"我孩子回家后就爱看电视,屋子小,几乎都坐到电视跟前了。"
  闯闯妈:"有时候早上起来就看动画片都顾不上来小组活动了。"
  小龙妈:"我家小龙这几天看电视时间长了总说眼睛疼"。

  在家长们七嘴八舌的议论下,大家似乎对孩子看电视的危害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主持人:"泡在电视机前,最直接伤害了孩子的眼睛;孩子需要充足的睡眠才有能长个,但是一看电视孩子就上瘾,难以养成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电视看多了我们与孩子说话的机会就少了,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往往懒于、羞于甚至害怕与人交往;看电视的时候孩子是被动的,失去了主动的言语表达交流机会。"
  志愿者:"所以我们倡导每天和孩子读会书,收获的是孩子的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亲密的亲子关系、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

  通过志愿者与家长的合作,部分幼儿能做到早上洗了手脸来游戏小组;在室内能够短暂的控制自己好动的行为;能够把材料收拾好放到玩具柜里;在路上见到老师能够用礼貌语打招呼等。家长在生活中也开始注意幼儿习惯的培养,让孩子洗手后再吃饭,瓜子壳扔到盒子里,自己收拾玩具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肖冰妈妈说:"肖冰变化很大,以前让他洗脚,根本不洗。东西掉在地上还要捡起来吃,有一次掉在脸盆里还拿出来吃。以前见到人也不打招呼,现在经常会主动地打招呼。一次肖冰看到小朋友吃方便面,也非要吃,他爸爸看着心疼了,我就说不能吃,不管他怎么哭闹都没有给他买。后来肖冰再看到方便面就说'小朋友不吃方便面'。如果肖冰在家惹我生气,我一打他。他就说老师说不能打小朋友。"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成效,不仅在孩子身上得到体现,家长也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不再光着膀子、穿着拖鞋来游戏小组了。家长在生活中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并且以身示范,给孩子树立榜样,这些变化说明了家长的教育意识在增强,育儿观念在改变。

二、习惯养成教育往家庭的延伸

  流动儿童的每天在游戏小组的时间仅4个小时,而绝大部分时间是和家长在摊位上或者家里度过的,这决定了习惯养成教育应该以家长为老师来开展。四环游戏小组一直很注重发挥家长在育儿中的作用,树立家长育儿的信心,让家长承担起育儿的责任,把教育延伸到家庭,比如家长会睡前给孩子讲故事,给孩子制作玩具、晚上和孩子一起去后海等,这些为习惯养成教育往家庭的延伸奠定了基础。由于习惯养成与制作玩具、阅读不一样,不具有那么强的可操作性,幼儿习惯的养成需要讲究教育技巧的,涉及到家长怎样讲孩子才愿意听、家长如何激烈和表扬孩子的好习惯、家长通过什么途径培养幼儿习惯等。研究者们从"局外人"的身份转换"局内人",与家长深入对话,倾听他们与孩子的故事,感受家长们与孩子的博弈过程。

例:朱海倩妈妈说,"他们两个每天差不多要用10多块钱,和有的比起来还不算多的,你不给吧他就不停的哼哼,大声的喊快点给我一块钱,给他一块钱省心了好做生意。"后来和其他家长一沟通,才知道市场很多孩子都是用这一招从父母那里获得零花钱的。父母们也是觉得孩子老在面前闹腾,还不如给点钱省事。就这样孩子掌握了父母的心理,那点小伎俩也就成功了。

  这个问题的根源还是出在父母的身上,其实很多坏习惯都是家长养出来的。我们在游戏小组也虽然开展了关于钱的主题活动,都是效果是非常有限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在宣传页中鼓动家长限制孩子的零花钱,举出游戏小组长虫牙孩子的例子,告诉家长不要理会孩子的要求,坚持原则等。这些只是研究者们提出的建议。家长们在我们不断地鼓动下,部分家长采取自己的行动来控制幼儿的零花钱。

例:家长们的经验

朱海倩妈妈:他爸用牙膏盒子给他们做了储钱罐,一个人一个,让他们比赛看谁存的钱多。每天早上给他们5块钱吃早饭,回到摊位上问他们吃了什么,用了多少钱,剩下的收回来,有时候跟在他们后面看他们是不是真的吃早饭了。

徐若彤妈妈:她做事我才给她钱,什么事情可以得多少钱,每天限制只给她多少钱,钱只能买什么。

李德元爸爸:用做事给钱也不是很好,以后她做什么事情都要钱。我们家孩子我从来不给钱,把水果什么吃的,买了放在家里;有时候让她跟我们去超市买。

----2009年3月家长会记录

  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上逐渐脱离教师的权威,能够依靠自己的智慧想办法纠正孩子不好的习惯。这是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打破了教师权威,不再把教育孩子的事情认为是教师的责任,只有老师才能教育孩子,自己也能教育孩子的信心在坚定起来。家长教育孩子的最大成分之一就是幼儿的习惯培养,习惯是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而且家长有过习惯养成的体验,好习惯让家长在生活中受益,而坏习惯则影响了生活质量。家长逐渐在生活中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逐渐实现了养成教育在家庭的延伸。这一过程体现了行动研究的特点,解放"实践者",教师不断的从流动儿童习惯养成教育中退出来,家长逐渐承担起育儿的职责,通过自己的能力改变幼儿的习惯,培养好习惯。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