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非正规学前教育研究 > (2008)一位父亲参与育儿的故事(5)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2008)一位父亲参与育儿的故事(5)

2008-07-10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 吕萍

4 、"你要不给(钱),他就又哭又闹的,生意没法做了!"----陶二对零花钱的无奈

  因为陶二夫妇生意的忙碌,昆昆的一日三餐也不规律,经常以零食充饥,少不了饥一顿饱一顿。昆昆不爱吃饭,爱吃零食,例如雪糕、奶、辣豆干或其他五颜六色的糖果,昆昆的妈妈说昆昆一天要 7 、 8 块钱,有时候少点也至少得 5 块。

  陶二说:" 以前吧,他刚来那会,觉得对不起他,你想在老家没吃没穿的,来了就好好地让他过好点。有时候我们自己主动给他钱,让他去买东西吃。我们一日三餐没个定时,他饿啊,就给钱自己买去。一开始的时候,给他钱有时候他都不要,后来他自己看见旁边的小孩都吃(零食),自己也跑来要了。一次一块两块的,也不多,就给呗,一天也就一两次。好了!(给的)次数多了就经常来要了,没一会就要!一天都好几次!你要是不给,他就又哭又闹地,给呗!

  要是去游戏小组上学,问要钱的次数要少一些,一般是放学回来了要 1次。你们说吃零食对他不好,我们后来渐渐地也控制一下,一天也就5块左右,问多了就是不给!有时他问我要,我不给,就问他妈要,他妈有时也不给,就问他小姑要。他小姑疼他,经常给他钱。后来他干脆直接问他小姑要钱,不来问我们要了。我们也不知道他一天花多少钱。不过我们家昆昆吃零食不算厉害的,好多小孩更多!有的小孩直接就从收钱的筐里拿钱,反正要就拿,父母也不管。我们家昆昆不敢拿,我对他说要是拿了我就狠狠收拾他,他也怕。 "

  孩子吃零食较严重和要零花钱很多的现象不仅在四环游戏小组,而且在整个北京润得利综合市场中间都是很普遍的。根据四环游戏小组前期的调查,市场中摊商家庭的孩子在北京除去学费、一日三餐和必要衣物外,平均每月的花费额度主要集中于 100-300 元,占 36.7% ;其次是每个月 300-500 元,占 25.5% ;每个月 500 元以上,占 15.6% ;每个月 100 元以下,占 11.1% ;表示没有算过、问卷中没有说明花费的,占 11.1% 。从访谈的过程来看,孩子的花费主要用于买零食。[1] 在和家长们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给孩子零花钱数量多的家长基本上是菜区与水产区的商户,他们赚的钱相对其他区的商户要多一些,他们说:"经常(给孩子零花钱是很经常的事情)!每天都要零钱,不给(孩子)就哭。都习惯了,也为了做生意,不然(孩子)在旁边老是闹,没法做生意了!反正要就给呗,也没有多少钱。"给孩子零花钱较少或对孩子吃零食有较严格控制的家长大多属于百货与调料区的商户,他们赚钱较少,一个月除去各种支出外剩余的钱不多。

  四环游戏小组自建立开始就对家长们和孩子们规定不能带零食到游戏小组内,对于那些带去的零食也一律没收或暂时保管。 2006 年至 2007 年期间,四环游戏小组将零花钱的问题列入课程内容之中,开展了一系列有关零花钱的活动,在日常的家长工作与教学活动中重视引导家长们重视孩子吃零食的问题与解决吃零食问题的策略,引导孩子们合理使用零花钱。很多家长开始意识到吃零食对孩子发展的不利之处,开始有适当控制零花钱的行为与趋势。那些零花钱数量由不受控制到受控制的孩子为了得到零花钱,想出很多方法与父母较量。例如有的孩子,他们对父母说自己肚子饿,要钱去买包子或饼吃,但父母给了钱后却拿着钱去买自己想吃的各种零食;或者对父母说钱掉了,让父母重新给。四环游戏小组中有一个孩子,对父母说自己要钱去买包子吃,父母给钱后要求他拿着包子到摊位上报到,他拿着报到了,父母放心了,以为他就是买包子吃。但是后来包子摊的人找到他的父母反映,他们的孩子后来又拿着包子回去要求退钱,老板不同意,这个孩子就捡起一块石头把包子摊的玻璃给砸了!这个孩子的父亲说:"你说我怎么想得到他这样?你能每次都盯着他?实在是没办法。"市场上孩子们大量吃零食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

5 、"我觉得到那(四环游戏小组)挺好玩的。"----陶二对四环游戏小组的参与

  四环游戏小组有两项传统的家长参与项目:家长来游戏小组值班给孩子们当老师;为孩子们制作玩教具。志愿者老师在和家长们说这些事情的时候,家长们的第一反应基本上都是推辞,认为自己什么也不会。当志愿者老师们引导他们回忆自己小时候玩过的玩具与游戏时,家长们一般都会变得比较活跃,浑身都散发出快乐与自信的气息!

  四环游戏小组的玩具制作活动是从 2005年正式开始的,一开始主要是妈妈参与制作些沙包或简单的材料处理,06年中后期以来,制作的主力转为爸爸们,他们给玩具制作活动带来了很多创意,提高了制作的效率。王丹丹丹的爸爸、昆昆的爸爸、朱倩倩的爸爸、刘硕与刘博的爸爸、郝小姗的爸爸、黄科的爸爸、徐腾腾腾的爸爸等都是经常参与游戏小组玩具制作活动,并且经常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制作玩具的父亲代表。

  很多父亲参与到四环游戏小组的活动中来,这样的现象不仅体现在参与玩教具制作方面,还体现在家长来游戏小组值班当志愿者老师、外出活动及家长会方面。

  我是徐腾腾腾他爸(陶二的老乡,也是卖蔬菜的)带来的,当初也是听他介绍才把我们家昆昆送这来。听说(开家长会)开始的时候女的挺多,男的没几个。第一次开家长会吧,也是跟着他来,也就是过来看看,听他说挺好玩的。来了吧,觉得挺好玩。大家在一起还做做游戏,唱唱歌,讨论讨论,大伙说说笑笑的,挺好!。我不喜欢说话,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一般就是在下面听着别人说,你们要我说的时候我才说几句,我喜欢听别人说话。 我觉得在这边不仅孩子学到了东西,大人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平时吧,都是上货卖菜,有时候看看电视,也没时间出去外面玩,来这也算放松和学习。后来熟悉了,认识的人也多了,以前谁也不认识谁,现在成了朋友,我们就邀着一起来。后面新来的那些家长吧,看见男的挺多,那就老爷们来呗!

  我要是来(游戏小组)也就是点点名(游戏小组的点名活动),做做游戏、老师教课的时候就帮忙配合一下,也教不了什么。来值班、做玩具这些,别人(四环的其他爸爸)都这样,没什么!自己也玩。只要我有时间我就来。有天下午三点多,我送货回来就过来看,王丹丹的爸爸在,余小泉的妈妈也在,我一看,嘿!王丹丹丹的爸爸编的球居然比我的还好了!原来他还不太会的,都我教的。我挺喜欢的。我原来不是这样,从小到大没有做过一件玩具,不想做。后来来这边了,一开始也不太愿意,不知道怎么做啊!其他人都做,老师也说要做,就自己琢磨呗,后来做着做着就越来越喜欢了。没想到上次做的玩具还得了奖( 2006年六一儿童节,四环游戏小组举办了家庭玩具制作大赛),挺高兴的,回去有时间也注意琢磨一下,现在发现自己还挺能做(玩具)的。

  我们小时候就喜欢打架什么的,把脚抬起一个,互撞,我们叫'互抗'。还有就是揪沙包、踢毽子、掀四角板,就是从地上捡那种硬的烟纸壳叠起来,像现在他们这些小孩玩的卡片。还有就是背上背着一个人打架。还有一个我也不知道叫什么了,就是划两条线,分开站,我要到对面去,我问要几尺,对方就说几尺几尺。然后就是一个脚、一个脚地边走边数,对方要是赢了就换过来由他玩,输了就到旁边等着。(以前的孩子和现在的孩子玩的游戏)现在也都差不多!他们也还挺喜欢。我有时间就逗我们家昆昆玩,给他折个飞机、手枪、四脚板什么的,也教他,学这个他倒是挺快!

  我认为陶二等男性家长之所以认为到游戏小组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是因为四环游戏小组提供的活动满足了他们学习、平等沟通与文化娱乐的追求快乐的需求。北京润得利综合市场上的摊商们普遍劳动量大,空闲时间少,很少有时间进行文化与娱乐生活。他们平时与外界的交流很少,基本上都是围绕生意进行,枯燥、单调,平时熟人之间也没有什么时间交往,大都各顾各,因此很少有机会充分地表现自己、放松自己。

  平时没什么有意思的事情,一年到头都差不多,上货、送货、卖菜、吃饭、睡觉,偶尔看看电视。有时候,我直接跟她妈说去上货了,其实我是出去上网打游戏了,打几个小时,完了去上货。以前我在天津找工作没着落的时候开始去上网的,觉得无聊,所以去打打游戏。来北京后吧,没以前那么经常了,但是有时候还是偷偷去,就在新街口路口那个网吧。烦得很,打打游戏就好点。

  我们小时候不像现在,条件差得很,哪像城里,都是楼房。我们连这(游戏小组)的教室条件都没有,差不多大,地面都是土的,下课了我就和我同学在后面刨一个坑,在里面埋东西。到 5年级的时候好点了,建了一个两层楼。3、4年级的时候条件最差。哎!我那时候特想到城里。城里好阿!车多,人多,楼房高。大家不都是这样说嘛!小时候觉得城里好,现在觉得老家好。城里有什么好的?没啥好。我现在特别想回老家去。回去玩啊!以前年轻的时候,就是我还没结婚那会,回去就兜里揣点炮(鞭炮),就出去玩了,边走边放。我上次回去,有一次一天喝了四顿。都是朋友叫啊,吃了这家去那家,平时也不在家,春节回去就聚聚呗。虽然这边很多老乡、朋友,我们很少一起聚,吃吃饭什么的,都各顾各的,也没时间。上次,就前几天星期六,没什么事,我、郝小姗她爸他们在我那喝酒,但喝完酒我和他妈(昆昆妈妈)吵了一架。她不愿意我喝酒,觉得耽误时间、耽误生意。

[1] 张燕,吕萍.四环综合市场流动儿童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R].http:www.crn.net.cn,2008(1).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