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非正规学前教育研究 > (2007)小老师的收获:两则研究成果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2007)小老师的收获:两则研究成果

2007-07-10

摘要:

四环游戏小组是一种面向低收入人群的非正规学前教育组织,其组织成员全部来自各个阶层的志愿者,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民间组织,同时,不同年龄幼儿的自然融合是一大特色。作为非正规学前教育的一种探索,四环游戏小组在很多方面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四环游戏小组的混龄教育初探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 吴文静

  四环游戏小组的幼儿由四环综合市场的流动儿童构成,他们的家长是市场的摊商,市场是孩子们生活、游戏的地方。幼儿的流动性强给小组的活动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会对幼儿的活动常规、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等造成影响,甚至严重时会使刚刚有起色的教育付之东流。同时,四环游戏小组是一个混龄班级,经常参加活动的孩子从2岁到6岁都有。每逢节假日,还有小学生来参加活动。幼儿年龄跨度大是一项独特的教育资源,但要实现混龄集体的巨大潜能关键在于促进孩子间的互动。有了互动,才能创造认知冲突、模仿学习、合作、互相关爱的机会。所以挖掘其中的异龄资源,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和组织方式去促进孩子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众所周知,与同龄编班相比,混龄教育在教育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上,存在很大的挑战。四环游戏小组是天然的混龄集体,幼儿的年龄相差悬殊,决定了四环游戏小组是以混龄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现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法、课程评价这四个方面来分析其课程模式。

  在课程目标上,根据流动学前儿童的特点,特别突出了养成教育、做人教育,并利用年龄差资源,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兼顾差异,合理安排幼儿活动,促进幼儿之间形成兄弟姐妹般的关系,形成家庭式的氛围。在设计活动时,既要考虑总体目标,又要考虑层次目标。因此教师应该在分析了各年龄段孩子可能的认知水平、已有经验、兴趣点、和思维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不同能力幼儿的活动。

  在课程内容上,上午志愿者老师按照本月课程体系中的主题,开展20~25分钟的教学活动,教给孩子必要的知识技能,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个性品质以及生活习惯。下午 "家长老师"在志愿者老师的配合下,承担起两个小时的活动组织任务,或讲故事、或教儿歌、或教折纸,充分体现了游戏小组家长工作的特色。孩子们有的围坐在"家长老师"周围学本领,有的在户外自由玩玩具,有的在图书角自由翻阅图书,老师给孩子充分的活动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教育方法和策略上,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促进不同年龄孩子之间的交往,着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交往能力和生活技能。新学期开始,幼儿有大有小、有新有老,面对新来的孩子,老孩子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是混龄集体里所特有的"角色轮换"。根据这一特点灵活地开展"老带新"活动,如:介绍新朋友、新老孩子结对子等,生活活动以老带新,帮助新孩子度过适应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实施过程中,采用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语言提示与动作示范相结合,口头表扬与实物奖励相结合,有机教育和随机教育相结合的方法,不同年龄的孩子区别对待。

  教学活动中根据孩子们的能力、兴趣或年龄分组,大小孩子混编,实行小组长制,并制定了小组长行为规范。一般指定年长幼儿担当小组长,他们很乐于承担这一角色,年长幼儿能够主动组织年龄较小的幼儿排队,分发材料。当不同年龄幼儿间生认知冲突时,让年长幼儿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加以解决,这种混龄同伴之间的学习与模仿、争论与分享就是利用了孩子之间差异性资源。
通过孩子间获得经验和知识点的方式比从老师那儿得来的更有趣,内容更加丰富。

  针对非正规教育幼儿流动性大的特点,教师建立孩子的档案,每个月进行更新。建立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帮助教师对进入小组的各个幼儿的特点有清晰的了解,对每个幼儿各阶段的发展情况有了解;二是为新教师提供资料和工作方法;三是为了这些流动孩子本身的成长,孩子在这的成长情况由老师观察并加以记录,孩子一旦离开,也可以带着档案去新学校,有利于新教师了解和教育孩子。

  在半日活动的各环节上,注意随时抓住契机,将混龄教育引进来。蒙氏操作、户外活动、生活活动、主题教学、自主阅读等各环节都贯彻着混龄教育。孩子们可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活动,孩子自由的空间很大,可以自由选择、自由组合,老师并不固定活动的类型和内容。晨间来小组时间,根据不同孩子的性格、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对话方式。同时安排孩子晨间劳动,给不同年龄孩子以不同的任务,既让孩子各司其职,乐于做事,又创造了孩子间相互学习、模仿的机会,使得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到本领。并考虑到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长短不同,让每个孩子都有事情做,尽量避免消极等待的现象。

  在游戏小组,老师有机会充分观察和了解每一个孩子,老师的角色不是板着面孔说教,也不是马不停蹄地赶课,而是与每一个孩子交往。教育是渗透式的,体现在老师与孩子交往的每一个眼神、动作、提醒中,游戏小组的老师很少就某个常规反复练习,或为纠正孩子某个行为习惯反复说教。比如搬放凳子的常规,常常利用给孩子分组、调换座位的机会,用一种很非正式的方式开展。当老师对某个幼儿说请轻轻地搬起小凳子到某组时,会提醒所有孩子去观察这个幼儿的动作、方式,无形中,这位幼儿成了班级的焦点,他/她在众人注视下会做的很好,强化了他/她搬凳子的常规,而对其他幼儿而言,这是一次隐性学习的机会。久而久之,搬凳子的常规就建立起来了。

  除此之外,利用小学生周末来参加活动的时机,组织他们将学校学到的本领教给四环的孩子。户外做操时,他们帮助维持秩序;游戏时扮演角色,还将学校里的游戏教给四环的孩子;在教学活动中,他们分别指导各组,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

  在非正规学前教育体系下,不同年龄幼儿的自然融合是一大特色。四环游戏小组作为非正规学前教育的一种有益探索,将不同年龄幼儿自然融合到一起,实施混龄教育。在这样的教育情景下,对于志愿者教师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探索过程中,我们在课程设置、环境创设还是教师教育策略方面,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惑,需要通过进一步实践加以探索。

 

自下而上的非正规学前教育组织的管理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 贾蔚云

 

  四环游戏小组是一种面向低收入人群的非正规学前教育组织,其组织成员全部来自各个阶层的志愿者,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民间组织。非正规学前教育实施主体的多元化,较强的流动性决定了它不能采取正规托幼机构的管理模式。与体制内的托幼机构相比较,四环游戏小组的管理方式有以下特点:

(一)去"权威化"
  四环游戏小组作为一种"草根"志愿组织,一直坚持以较低的成本运作,志愿者是其主要的人力资源。这个组织不提倡"权威意识",志愿者之间都是相互平等、合作、朋友般的关系。在与家长的接触中,这一原则尤为重要,家长在游戏小组活动初期,与学生志愿者并不熟悉,往往把我们当成是"权威","一切老师说了算",自我认同感和自我评价很低。正是学生志愿者一次次发动家长,走近家长的生活,家长们才渐渐跟学生志愿者建立起了相互信任的关系,不断参与四环游戏小组的活动,树立了自己的育儿信心。大学生们不能把自己当作精英,把老百姓看作是愚民。通过在四环的行动研究,我们发现农民工身上有着浓厚的乡土文化,民间其实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教育因素。

(二)以组织的目标凝聚人心
  由于志愿者教师都是不收薪人员,大家之间没有物质利益上的斤斤计较,人与人之间也不存在严格的上下级关系。志愿者教师的管理面临着这种较为松散的人际关系的挑战。为此志愿者组织必须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组织者与管理者也必须思考人力资源如何与组织的愿景、使命、价值观相结合,进而达到组织的发展目标。同时,志愿者是在认同组织的宗旨、价值观的基础上而加入其中的,志愿者不支薪,在经济上并不依赖于该组织,他们最需要的是挑战和满足;他们需要了解整个组织的使命,并且将其作为人生信念。

  家长和大学生分别有自己的专职工作和学业,正是四环游戏小组的目标把我们凝聚在了一起。尤其是家长生意很忙,生活很辛苦,但是每到他们值班,家长们还是如约而至。现在家长对游戏小组的目标和任务已经认识的很清楚,"这里是家长互助的平台",只有大家之间相互帮助,轮流照看所有的孩子才能把孩子的教育、把游戏小组持续下去。学生志愿者也是如此,或许开始的时候大家是带着研究的任务、带着个人的不情愿走进志愿小组的,但是通过参与志愿活动,渐渐认识到了志愿活动的意义,并且"解决和改善农民工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使命成为每个志愿者的行动准则。所以,志愿者教师管理的前提是大家认同组织的任务,并且与组织拥有共同的价值观。

(三)规章制度在志愿者组织中的作用
  游戏小组的成员多元化,并且以兼职为主,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组织结构较为松散,如何使组织持续运转,把人员流动带来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这就需要制定一些基本的规范制度来规范志愿者的行为,以达到协调统一的目的。这些制度与自上而下的组织中的制度不同。自下而上的组织中的制度不仅是给志愿者提供基本的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通过制度能够给志愿者的参与提供一种宽松的和谐氛围。

  四环游戏小组制度的制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着研究进程的推进适时制定的。制度的内容体现了组织在行动中的价值观、责任感、态度、技能和行为的理念和文化。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性的组织管理制度,四环游戏小组就不可能正常运行,也就谈不上实现游戏小组的发展目标。非正规学前教育中制度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了志愿者的行为,保证活动质量。为克服志愿者行为的随意性,我们制定了志愿者的行为守则,沟通衔接制度,使大学生和家长等志愿者成员明确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不对的,在活动中做到有章可循、在志愿活动中有"法"可依。在游戏小组活动之初,家长们经常会光着脊梁、拖着拖鞋就来到游戏小组,实行了家长的规范制度后,家长们渐渐自觉地对照自己的行为,并适时地做出调整。

  2.激发了志愿者的工作热情。四环游戏小组口号、标志和目标的确立为志愿者的行动提供了一种愿景,激发志愿者乐于参与到行动中去。另外,通过制定并执行志愿者的激励制度、学习制度、对家长的现场培训制度等,既增强了大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在组织中更好服务于幼儿和家长,又激发了志愿者的成就感。

  3.增强志愿者的责任感,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合理的规章制度对于建设优良的组织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四环制定了家长负责人制度、对外宣传小册页、家长宣传页、下摊位与家长交流等工作制度,志愿者能够充分与家长交流和沟通,为二者之间的了解奠定基础。家长以及一些社区成员对四环的活动最初是不理解、不支持、不参与的,通过制定和执行以上的工作制度,我们跟家长的关系越走越近,沟通的信息也愈加丰富和深入。

  4.促进新老衔接,保证组织的持续运转。志愿者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为保证在四环的活动质量不受到影响,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新老人员之间的衔接制度,以维持四环游戏小组的正常运转。每周的例会是新老志愿者之间培训的良好时机,对新志愿者进行"传、帮、带",使她们能够在组织中尽快成长,很快进入四环的工作状态。

  总而言之,在非正规学前教育中,随着制度的逐渐完善,志愿者对制度的遵守体现了成员的行为由外在约束逐渐转化为内在认同,游戏小组中制度的制定体现出了组织目标的导向性和组织文化,具有先进性、前瞻性和服务性等特点。

(四)注重团队意识、强化共同体建设
  由于四环游戏小组的志愿者教师都是兼职人员,也没有物质报酬,不存在老板与雇员的上下级关系,所以比较容易陷入"一盘散沙"的局面。另外,志愿者由于毕业或者升学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而教育又是一门强调系统性和连贯性的活动,为了弥补组织本身的不足,必须借团体合作的方式完成工作,快速整合全体人员的知识,群策群力,发挥协力合作的功能,提升团队合作的效能。

  事业留人和情感留人是培养团队精神的关键环节。事业留人就是要换位思考。在策划活动时,不仅从组织需要出发,还要很好地兼顾个人需要,把志愿者的个人需要有机地融入服务组织的过程中使其得到最大的满足,实现组织需要与个人需要的彼此对接,达到"双赢"的结果。针对学生志愿者,四环游戏小组通过组织大型的社会活动、头脑风暴、目标激励、志愿者自我教育会、以老带新等方式满足不同志愿者的需要,同时也促进了志愿者团队意识的培养。

  情感留人,就是要沟通与鼓励。沟通,需要管理者定期和持续地与志愿者沟通和互动,帮助他们化解行动过程中常见的倦怠感等情绪,促进志愿者的自我成长。四环游戏小组的成员定期召开自我教育生活会,这些活动已经成为四环的常规制度,并且也为志愿者们提供了一个对自我行动进行反思的空间。这样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与金钱,就达到了促进、提高团队精神的目的。这些活动易操作且运作成本低,其他的非正规学前教育组织也可以借鉴实施。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