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非正规学前教育研究 > (2007)两则志愿者老师参加游戏小组的感想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2007)两则志愿者老师参加游戏小组的感想

2007-07-10

摘要:

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该阶层以及政府的问题,更应该是追求公平公正的全社会的责任。四环游戏小组是一个非营利性质的民间学前教育组织,其老师全部是来自各个阶层的志愿者,从这一点我们看出了整个社会的爱心。但他们的工作是不是一帆风顺毫无困难呢?本期的两位志愿者给我们讲述了她们的亲身经历和所思所感。

 

俯下身子作教育
----参加四环游戏小组有感
秦嘉
 

  我是一名普通行业的工作人员,我的工作性质和内容与教育专业并不搭界。但我非常喜爱孩子,我认为教育不是只有学校老师才能做的。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尤其学龄前期的教育更多地发生在家庭内部,家庭成员的教育观念对人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在不断去丰富自己教育知识的同时,我还希望以我的热忱去帮助和影响需要帮助的人。响应张老师号召,我也成为了一名为外来务工者子女的教育贡献微薄力量的志愿者。

  记得那天是四环游戏小组刚"开张"的第2周,我来到了四环市场----北京这片繁华都市内的"城中村"之一。我当天的任务是用相机来记录现场的情景。

  当时游戏小组的活动场地只有市场办公室那仅仅几十平米的小杂院。经过市场管理人员协助,召唤来了很多孩子和家长,一些孩子坐在小板凳上等着志愿者老师组织活动,一些家长围站在这些孩子后面观望,还有一些家长抱着孩子零星地插边站着,他们总是避开志愿者热情的目光。如果你上前劝说这些抱孩子的家长放下孩子到场地中央去加入活动,他们总是答应着"好"却并不动窝,之后还侧过身去不再理你。当天志愿者们极力宣传我们的宗旨,还发了一些宣传单,可现场的家长们多是观望,还有一些看热闹的姿态。

  我在市场转了一圈,有个1岁左右的小孩坐在他家摊位后侧的桔子堆上,这个摊位仅有2平米,爸爸在前面一边卖桔子一边回头充满爱意地拿桔子逗孩子。有个脏兮兮的5、6岁女孩站在摊位前发呆,买菜的人在她面前走来走去,我对着她照相,她目光虽能随我移动,表情却像书上说的祥林嫂一样呆滞。空场上停放的自行车堆里有个4、5岁的男孩骑在一辆上锁了的三轮车上,他身材太小,看起来很废力地够着车把,同时两脚踩在蹬踏上反向骑着车。再转头看看穿梭的人流,有个成年人骑着一辆拉满了货的中型三轮车,后面一个4、5岁男孩用力推着车,他的个头比三轮车高不到哪去,身体因为用力与地面几乎成了45。角。再走,路过一家商店门口时,我在摇摆木马玩具货架旁边发现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可是在我拿着相机对着他近距离左照右照的长达1分钟左右时间里,他始终像个只有眼珠子会动的雕塑一般面无表情,我当时怀疑这孩子大概脑子有问题,就匆匆走了(后来一段时间再去游戏小组,我认识了他,他叫许岩,发现他其实出奇地调皮)。

  看着这些散落在市场各个角落里的务工者的孩子,缺少看护和关注,缺少活动场地,缺少起码的卫生习惯,缺少一个同龄儿童所应有的天真快乐的笑脸......他们的生存环境如此简陋,让我更加坚信我们所做事情的重要意义,更增强了我的使命感,我替家长们兴奋,我自豪地到处奔走相告,"把您家孩子送到游戏小组来吧!""我们不收钱!""志愿者老师多是北师大教育学院研究生!"我一遇上带孩子的经营者就上前宣传我们这个志愿组织。我把这个游戏小组当作了造福这些孩子的"救世主",可那天以及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却没有在那些我们想要去"救助"的人脸上看到多少积极的回应,我看到的漠然多少让我有些失望。

  根据调查,市场内商户的学前子女有80多人(只是登记数字,实际远远不止),可每天来游戏小组的孩子只有20个左右,夏天最多能来30个左右,其中能坚持每天来的孩子更少。这使我们非常气馁。为什么我们费力做的这么好的事情却不被家长们接受呢?

  我们一直努力向家长宣传:虽然我们不收费,但我们仍需要家长们贡献一些力所能及的力量,比如手工自制些玩具,比如有空时就来作辅助老师,看了自己孩子的同时也帮着照看了别的孩子......在这样的劝说下,有时一些家长能带着孩子来参加活动,但他们却要么只关注自己的孩子,要么就抱着手站在边上,无论如何都不参与活动。他们多是把游戏小组看作免费的幼儿园,认为他们把孩子带来就是参与了,而没把自己也当作主体参与进来。为什么这些家长这样吝啬时间和精力呢?

  除了每天2小时组织孩子们活动以外,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培训家长,教给他们科学的育儿方法、与他们沟通其子女情况、组织亲子活动,以及成立家长委员会,帮助他们实现自助互助的目标......这是我们非常好的愿望,可是却死活拽不来家长们真诚而积极的参与。记得在最初那几个月里,每次开家长会时都几乎没有一个主动参加的家长,总得靠志愿者一个摊位一个摊位地叫,才不情愿地来几位,一些人很快就又借故走了。那时我们开家长会常常是志愿者人数远远多于家长。试想如果是在面向城市人开的正规幼儿园或者学校里,哪里会有不积极找老师沟通的家长呀,更别说开家长会了。

  四环家长的这种态度让我非常意外,我甚至认为他们觉悟不高......

  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我们怀着美好的愿望,牺牲了自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项有意义却又是份外的事情里,总不能还没有结果就不了了之呀。

  学前教育并不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是要"促进孩子身体及其机能的发展,培养好的习惯;发展智力,培养运用感官和语言的能力,认识环境,培养兴趣、求知欲望、动手能力;萌发爱家、爱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有益的品行、习惯、性格,培养审美能力......"所有这些,不是只在正规幼儿园里才能得到的教育,而是渗透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的小事之中,甚至可以说这一时期的教育更多地是来自于看护者及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即使没有能力送孩子去正规幼儿园,如果外来务工者们能够提高自己的教育意识、具有科学的育儿理念、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里尽量从有益于孩子的角度出发来安排生活,则一样可以培养出高质量的孩子。

  根据这种想法,我们认为游戏小组不仅是提供给这些孩子有益的教育活动,安全的游戏场地,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家长们一个平台,一个可以学习育儿理念、共享育儿经验和信息、也共享教育资源的一个社会互助平台。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需要根据现实来调整策略。我们做了好事却得不到家长的积极配合,说明我们没有把好事做到人家心坎里去,说明我们并不了解这些务工者的生活状态,如果把他们当作普通的家长来对待的话,必然会是这种热脸贴上冻板凳的下场。我们做的是非正规教育,我们是一个结构松散的组织,我们的育儿经验也是理论多于实践,因此在家长们心中不可能不怀疑我们是否能真正解决他们的困难。这两方面的原因决定了家长不可能一开始就虔诚积极地把孩子都送过来,我们也不可能指望他们随时放下手中活计赶来认真参加我们的培训。我们需要主动去接近他们,在宣传自己的同时,努力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据此来调整我们的行动。

  四环市场内的务工人员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他们生活非常艰辛。这种艰辛使他们的经济条件、居住环境、作息时间......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其特殊之处,他们孩子的生活环境也就与城市孩子具有天壤之别。我们游戏小组的活动必须针对其特点来实施,面对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群体,我们的一切工作内容都必须是适应这个群体的,只有适合的才是有效的。

  比如,有一次游戏小组的活动结束之后,11点半左右,我去摊位上给家长发放教育小册页,顺便做家访。看到刚从游戏小组回来的崔京生和另外几个孩子,手里都拿着各式的饼和包子吃着,他们见到我都热情地大声叫我:"老师!""老师!""老师!"......见到他们我也很高兴,但看到他们手里的零食我感觉很刺眼,便提醒他们"都到中午了,别吃这些零食了,过会该吃不下午饭了......"听到我的劝说后他们不以为然地跑开了。我一抬头看见崔京生的爸爸就站在面前,正在憨厚地朝我笑着,我便上前像刚才一样提醒了他。他呃了声偏过头去没说什么。在回家的路上我想,饭前不该让孩子吃饼应该是任何一个家长都明白的呀?为什么这种"错事"还如此普遍呢?而且在我提醒前后孩子们和家长的态度似乎反差很大,问题出在哪里了呢?事后,经过与家长进一步接触和了解,我才知道,因为活计原因,这里的人大多是下午1、2点左右才吃午饭,晚上有的9点左右吃晚饭。这样一来,中午11点半让孩子先吃块饼垫底儿也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了。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很多。由此可以看到,我们对我们想要去帮助的人及其生活实在太不了解了,这样我们对他们所做的事情可能在他们眼里显得着实可笑,也必然会对我们做的事和说的话产生怀疑。相应的,他们也很难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来认同我们并且积极地投入进活动里来。

  市场里曾经有人说:"你们这些学生坚持不了多久就会走的。"这也是大多数家长并不太把我们当回事的原因之一。如果这个游戏小组只是在形式上作作秀,讨几声叫好,时间不可能长久。对一个只是一时热闹的新鲜事物,谁也不会傻呼呼地轻易付出自己的诚意和实在有限的精力。

  家长们暂时不理解没有关系,只要我们不断去接近、去了解、去做......,就一定会越来越融入他们的生活;同时他们也能看到我们的真诚,也一定能换来他们的真诚;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最终一定能得到他们的认同和参与,事情一定可以做成!

  现在,游戏小组的工作已不间断地持续了将近3年时间,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这里的孩子变干净了,开朗了,有规矩有礼貌了,他们不打架而是能友好交往了,孩子们知道表达愿望了,语言发展了,会说普通话了......

  家长对游戏小组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认同,参与程度在不断加大。很多家长认识和体会到了游戏就是教育,了解到儿童学习的一些特点,并能配合支持。每天都有家长来到现场观看和帮忙。家长委员会中出现了一些家长骨干,下午也能有固定轮班的"爸爸/妈妈老师"来组织孩子活动。家长们对我们的工作越来越支持。

  游戏小组的志愿者老师也换了一拨又一拨,从这里走去上小学的孩子也有好几茬儿了,我们正在越来越逼近组织的目标!现在我也做了母亲,我似乎更能理解那些家长们了,我越来越相信,只要我们这些志愿者们能够坚持下去,最终一定可以把这个非正规互助组织建设好,让它成为四环孩子们的家!

  3年前四环游戏小组开张那天几乎就像昨天的事一样,当时的情景,特别是那些"与众不同"的孩子们的脸今天仍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一想起他们,我就会涌起一股想要去为他们做些事情的冲动。其实在我参加活动的那1年半期间,每到周末我都会犯懒,想出很多不去"游戏小组"的理由,但每次我又都会说服自己走出家门,虽然一路上都有硬着头皮的感觉,可每当一走进那片灰色而热闹的胡同时,脚下又不禁轻快起来,我为自己正在做的这件虽然困难却有意义的事情而感到自豪和快乐!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小孩,我想等她再大一些时,我就带她一起去四环游戏小组,继续以我的知识、经验和热忱去和家长们互相学习,同时也让我的孩子和四环的孩子们成为朋友,一起快乐成长!

 

追随我心
----参加四环游戏小组有感
马伟华

 

  50多岁的我,是一个从事孩子工作30多年的老教师,我深知早期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30年前,我曾到过祖国边疆生活,更能理解像四环综合市场这样一些外来务工人员,理解他们生活的艰辛,理解他们对改变命运的渴望。我退休后开办了一个家托,离城区很远,我很忙也很累,出于对教师职业的习惯和认识上的共鸣,我参与了游戏小组的志愿行动。3年来的寒来暑往,我坚持参与游戏小组的活动,我有自己的一番体会。

  还记得第一次去四环的情景。5月,北京已是入夏的季节,初到四环游戏小组,孩子们身穿棉袄,脚穿拖鞋,手里拿着五颜六色的零食袋子,鼻涕都流在了脸上,嘴里说着含糊不清的方言。做过几十年幼教工作,接触过无数孩子的我,面对同在一片蓝天下的这些孩子怎能无动于衷?当时我满脑袋的想法就是:不管他们来自祖国的哪个省市,只要是中国的孩子都应该受到同等的教育,自己一定要在早期教育方面扶他们一把。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农民工,祖国的未来同样离不开他们的孩子。"哪个家长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天下父母疼爱子女的心情都是一样的",这是四环家长对我说的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看着那位家长布满岁月痕迹的脸庞,我的心当时震惊了一下。3年中四环游戏小组发生了很多事情,我不一定都能记下来,但有些是不能让人忘记的。

  四环游戏小组的创立、发展和成熟得益于它的创始人----张燕教授。如果没有理性认识和奉献精神,不可能成就今天这样的游戏小组志愿者服务团队。3年来,张老师对这里的孩子、家长真心付出,让我读懂了什么是真爱,什么是一个学者的人文关怀。一所国家重点大学的教授,人们常常是要仰视的,然而在四环的家长和孩子眼里,张老师就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与普通人没什么两样。张老师3年来为四环游戏小组的事情操碎了心,不但分文不取,反而花费自己大量的财力、物力和精力,"图"的是什么?通过与张老师3年的接触,我深深理解了她那浓重的深情:利用行动研究,力图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民工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非正规教育之路。比起那些隔靴搔痒、坐而论道的人们,张老师能够起而行之,边行动边做研究,实实在在地打动了周围的一些热心的人们。渐渐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也有一些人从开始的不理解、说风凉话到后来的彷徨、猜疑和参与。期间倾注了张老师和她的学生志愿者们多少心血,或许这些学生记得、四环的家长记得、市场周围的人们记得,唯独张老师自己不记得。每次跟她谈起四环,她总是说:这是一件小事,没什么可以夸张和渲染的。对比今天社会上的一些浮躁短见、急功近利的不良现象,这个瘦弱的大学教授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具有生命力的理论来源于实践",这是张老师经常说给她学生的一句话,作为志愿者的我也深深记在了心里。三年来,她不断地鼓励她的学生一步步走出校门,把自己融入到社会中去,去寻找新的社会课题。正是与张老师三年多的接触让我读懂了真诚,读懂了什么是大爱无言。

  俗话说,莫道人情冷,将心来比心。四环游戏小组建立之初,真正的处于"一穷二白"的阶段上,连一块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市场管理办公室虽然同意用他们的小院,但却一直狐疑:"你们也就是3分钟的热情,等人走茶凉,这些孩子还不是一样在市场上乱跑"。3年来的时间说明了一切,3分钟之后,我们没有离开;3个月过去了,我们没有离开;3年过去了,我们依然坚守在这里。在游戏小组成立两个月的时候,办公室的人员就把一间仓库改造成了孩子的活动室;冬天送来暖气,夏天送来风扇;门窗锁坏了,也找人来修......这一件件的小事,虽已过去,却深深留在了我的心里,我有时候感叹自己是幸福的,能够见证这一切的转变。或许是同孩子们一起接受了教育的缘故,市场管理人员的面貌也是"旧貌换新颜":夏日里,不再见到他们光着脊梁走来走去了;老师还没有来的时候,辛主任带着早来的孩子们练起了武术;他们的语言也比以前更加文明了,卫生习惯改善了。在与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打交道的时候脸上的笑容比以前多了......纸短情长,我不能一一叙述了,只想说,通过游戏小组的志愿者跟他们一天天的熟悉、友好,管理人员真的变了。在一个好的环境里,人们心里向善的一面会被几何级放大。在这里,游戏小组的作用不仅只是孩子的乐园,更是社区与家长联系的纽带与桥梁。就是在这个大家庭里,他们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乡情、亲情和友情!

  四环游戏小组既称为小组,决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一个组织,是由很多方面力量组成的。她们当中有教师、学生、家长,还有很多热心的社区人士。非正规学前教育正是通过社区的资源整合才能得以发扬光大。3年来,我们不断地利用社区资源(秋游、春游、逛市场、空闲的房屋、废旧的材料)因地制宜,力图摸索出一条低投入、高效益的教育之路,为四环的孩子,为教育的公平做出一些力所能及之事。作为其中一个普通志愿者的我,忍不住会记下自己亲身经历的点滴,既总结自己,也希望能够鼓励身边更多的人参与到游戏小组当中来。

  常言道:"莫以善小而不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做的事情其实就是一件件小事,四环的故事也只是每天发生的众多故事中的一个。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个小故事,3年来,让我看到了人性的美好,让我能够亲手摸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并把这些温暖传给了更多的人。虽然我们所做的或许并不能改变外来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命运,但我依然相信这会对他们和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最后,用一句古话与在四环服务的所有志愿者们共勉: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记其功。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