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儿童科学 > 校园里的关爱儿童设计----游东京千代田区昌平童梦馆有感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校园里的关爱儿童设计----游东京千代田区昌平童梦馆有感

小林 登(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国立儿童医院名誉院长、CRN儿童研究所名誉所长)
2006-12-22

  11月初某日,在由千代田区教育委员会主办的针对幼儿园,小、中学校教师的研修会上,我有幸做了题为"养育儿童的基石ーー成长、发育和脑科学"的讲话。因为筹办此研究会的是昌平小学的老师们,所以我们有幸参观了该校。校园的情景令我吃了一惊,这里没有 "校园与校舍",即所谓的"学校"的样子。

  学校是一幢6层楼建筑,建在商店街与住宅区的混合地带。接待我们的老师简单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地下是温水游泳池,一层是幼儿园和图书馆,二至四层是小学。小学的大门在二楼,除了教室,还有教职员工室、多功能大厅、家政科教室、日式房间、计算机室、音乐室、图画手工室、理科室、保健室和体育馆(礼堂)等诸多设施分布于各楼层。五楼里有儿童馆(音乐AV室、集会室、游戏室),六楼楼顶还有屋顶可开闭式操场。昌平童梦馆堪称一所高级复合设施。同时,温水游泳池、儿童馆和楼顶操场也向当地居民开放,能够随意使用。

  20多年前当我还是中曾根内阁临时教育审议会委员时,就曾参与了关于少子化社会学校的存在方式的审议。回想那时,就有了建设"复合校舍",并且与其它设施组合建设"复合设施"的构想。而这些居然在大概10年前就已经成为现实,矗立在我面前。我在为之惊讶的同时,也了解到政治层面上,曾经持先见之明讨论过了教育问题这个事实。

  如果从我们倡导的"儿童科学"(Child Science)这一点来考虑与"复合设施"的关系,我认为有以下三点重要内容。1)在儿童权利条约生效后,要从儿童哲学、伦理学的观点考虑应有的儿童观念;2)分析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不断出现的从"欺负行为"、"拒绝上学"到"暴力"、"杀人"等多种多样的心理与行动问题(Child Issues)的要因,并找到解决办法;3) 以孩子的视线,多视角的考虑儿童问题,从事对孩子充满爱的"事"和"物"的"儿童关爱设计"(Child-Caring Design)。这里所说的"物",是指建筑(校舍)、城市、公园等硬件设施;"事"是指制度、法律、教育方法等软件,信息类的事物。

  这种复合型的校舍和设施,从关爱儿童设计的角度来看,除了少子化社会教育行政方面经济上的优势以外,到底对于儿童教育还有什么直接的意义呢?我对此进行了思考。首先,将幼儿园和小学合并,对于同一地区的孩子们来说,直到上中学他们都可以处在同一所学校里,我认为是少子化社会里孩子们纵向关系的支柱。同时也使得幼儿园、小学老师之间的纵向关系也得以增强。另外,由于向社会开放,能够更容易地得到社区的支持。但是在我们这一代的眼里,以大自然或城市为背景的,独立的校舍、校园这样的"学校"的景象总是挥之不去。

  大约在昭和10年(公元1935年)以前我进入了小学。每天,穿过我家后身善福寺河畔的林间小路,走到公交车行驶的马路以后下一个坡,到河边后过河、再上坡,田野对面耸立着的校舍和校园就豁然显现在眼前了。那情景,到今天仍然在我眼前浮现。从公交车道向右转,在校园的另一侧(校舍的后面还是正面我也搞不清了)便是校门了。一进校门,左面威严耸立着御真影;而右侧,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二宫尊德的雕像。

  “御真影”是一个做成神社的形状,装着昭和天皇的照片的大木箱子。二宫尊德是一位象征着勤劳苦学、身体力行并且孝敬尊长的人物。由于是与现在完全不同的时代,象征着天皇的照片、实现了人生目标的榜样的塑像,是为了给孩子们教会点儿什么才存在的。

  我认为这是为了驱动孩子大脑里生来就有的"相信"和"模仿"的心智程序。就好像如果不相信1+1=2,就无法学算数那样,人类为了生存必须相信许多物质的理论和心理的理论。模仿心智程序的存在,从刚出生的婴儿就能"模仿"这一行动上能够得以确认。无论意义好坏,这都表明了教育基础的形成。在孩子身边,特别是学校里有值得学习的榜样这件事,无论对孩子本身、还是对未来社会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都应该能得到大家的赞同。反过来说,有不少学者认为,当今孩子们的行为问题,就是因为将电视、录像等媒体的不良信息当作一种"榜样"进行了模仿而导致的结果。应该说,大脑的模仿心智程序现在已被许多不良信息所污染和玷污了。

  当然,昌平童梦馆里或许也摆放有能够作为孩子们模仿对象的榜样。我因为没有仔细参观不甚了解。我也认为即便不是像以前那样在校门口摆上天皇的照片和二宫尊德的雕像,但是放置一些榜样并不是坏事。学校并不只是一个智育、体育和食育的场所,它更应该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地方,并且这才是最难做好的。就像智育、体育和食育那样,它们都有能使之启动的心智与身体程序。因此孩子德育教育的出发点,也就是寻找能使孩子们与生俱来的"相信"和"模仿"等心智程序驱动的"开关"。所以我认为,学校的关爱儿童设计,包括放置一些榜样,都有必要真正地用"心"去完成。

作者简介

小林 登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国立儿童医院名誉院长、CRN儿童研究所名誉所长)

小林 登 日本儿童学会名誉理事长、日本婴儿学会名誉理事长、日本母乳哺育学会名誉理事长、日本防止儿童虐待学会理事。195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医学部。历任国际小儿科学会会长、国立小儿医院医疗研究中心第一任中心主任、国立小儿医院院长等职。曾获日本医师会最高优秀功劳奖(1984年11月)、每日出版文化奖(1985年10月)、国际小儿科学会奖(1986年7月)、瑞宝章二等勋章(2001年秋)、武见纪念奖(2003年12月)。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