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非正规学前教育研究 > (2005)游戏小组的课程建设(1)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2005)游戏小组的课程建设(1)

2005-07-10

摘要:

课程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四环游戏小组作为非正规教育开展的一种形式,其课程带有鲜明的幼儿教育特色,突出表现为课程内容游戏化、生活化以及保教合一。本期的三篇文章回顾了游戏小组自创建以来近一年半的课程建设,包括课程建设思路的改变,游戏设计以及读书活动等。

游戏小组课程建设之路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     韦小冰

 

  课程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各类教育主要是通过课程的安排与实施来实现教育目的的,非正规教育也不例外。四环游戏小组作为非正规教育开展的一种形式,其课程带有鲜明的幼儿教育特色,突出表现为课程内容游戏化、生活化以及保教合一。回顾游戏小组自创建以来近一年半的时间,课程建设也基本上经历了由思路困惑到逐渐明晰、由理想化到贴近实际需要、由随意走向规范的历程。

"拿来主义"的困惑

场地特点:刚开始来到市场给孩子们组织活动的时候,我们只能在四环市场管理处小院里的一个内院开展活动。内院空地只有大概二十平米大小,周围堆放着木板、铁棍、油漆、沙石等杂物,不到两米高的地方横拉着铁丝,搭放着住在这里的两户人家的衣物。
  如何在这样的条件下组织活动?一开始大家采取的是"拿来主义"的策略,翻查各种教学参考资料,挑选一些内容简单,材料、设备、场地要求都较低的活动四环来"重复实验",如儿歌、故事、折纸、剪纸等。然而,"实验"的结果让我们多少感到有些失望:孩子们对我们精心挑选的活动兴趣并不高,活动组织的大部分时间花在了维持纪律上面。一通声嘶力竭下来,教学效果却往往差强人意。问题出在哪里?我们陷入了困惑当中,在前进的路途上倍感犹豫。经过多次的反复讨论,我们一致认为,无法抓住当地幼儿的兴趣特点组织活动,是导致困惑产生的根本原因。如在一次组织剪纸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孩子虽然对这个活动表现出来一定的兴趣,但是他们以往几乎没有使用剪刀的经验,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工具;小肌肉控制能力也较弱,无法剪出弯曲的图形来。更有甚者企图拿剪刀互相打架,幸好被老师及时制止,否则后果堪虞。活动脱离当地幼儿特点、难度过大导致了最终教学效果的不佳。这次典型的教学案例留给我们的教训是发人深省的。此外,场地的限制、活动材料的严重缺乏,特别是志愿者教师课程组织与开发能力的不足,都为活动的组织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问题已经基本明了,活动是否还要继续?
  答案是肯定的。

课程资源挖掘

场地特点:活动开展两个月之后,通过大家的积极协调合作,当地市场管理处特地腾出小院的一间库房,简单装修后无偿提供给游戏小组使用,同时街道办、妇联等单位也给孩子们捐献了凳子、桌子、水彩笔等一批玩教具。
  问题的明晰与材料的丰富,增添了我们继续走下去的信心。看来,我们有必要先把以往偏重借鉴活动参考资料的做法暂时放到一边,把重点放在多了解孩子、家长,多接触当地社区,挖掘课程资源上面。接下来,我们有意识地加大了游戏在课程中占的比例,在轻松有趣的游戏当中熟悉孩子、了解他们的性格与能力特点;坚持每次活动结束后下摊位,一方面可以多与家长交流,了解孩子的日常表现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对市场情况的把握,如货品经营种类、环境的安全性等;另外,我们还分头走进市场附近的胡同"踩点",了解周边都有哪些可以用得上的社区资源。一段时间下来,这些工作部署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的课程素材,我们不再为"手中无资料"而发愁。结合课程开展需要,我们组织了好几次自制玩教具活动,志愿者教师和家长坐在一起,利用各种废旧物品制作各种玩教具,如沙包、纸球、毽子、七彩瓶、小猫篮筐等。


课程组织尝试
  利用手中已有的材料,我们尝试着组织一些属于游戏小组自己的课程。作为一支以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为主的志愿者队伍,我们比较缺乏教学实践经验,这可谓是一个不小的遗憾。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我们一来继续结合教学实践需要查阅各种优秀教学参考资料,二来积极向幼儿园一线老师学习,如邀请北京大兴县"爱心屋"幼儿园经验丰富的马老师为我们作系统的课程培训。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教学组织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在非正规学前教育课程建设的道路上迈出的步伐越来越坚定。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我们有了认识各种蔬菜瓜果的系列主题活动;有了《辛苦的爸爸妈妈》、《夏天的蜗牛》、《好玩的沙包》等教学活动;还有每月一次的外出参观活动,如充分利用社区自然资源,到附近风景秀丽的后海秋游;成功举办了"亲子运动会"等大型活动。这些活动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富含教育意义,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因此受到了孩子和家长们的欢迎。


非正规学前教育课程构建
  随着课程组织的渐成体系,能否借由游戏小组这种形式,探讨非正规学前教育的课程构建呢?这个想法让我们感到振奋。实践中,我们也越来越发觉加强课程规划的重要性。虽然我们组织课程的能力有了一定进步,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志愿者教师的流动性导致课程连贯性较差、实施后的反思力度往往止于"闭门造车"。于是,在每周一次的例会上,我们改进了以往的讨论方式,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课程的构建上:志愿者教师互相汇报各自负责的课程实施情况,针对典型教学案例进行"大脑风暴"式集体反思;实行集体备课制度以确保课程的连续性,大家根据游戏小组的教育特点和客观实际反复修改教案,使其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建立课程档案库,对已经进行的课程教案进行收集和系统梳理,筛选出一些比较成功的教案以备后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计划采取轮流拟定主题的方式来组织课程,向志愿者教师的课程组织能力提出新的挑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非正规教育课程是学前教育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我们坚信,游戏小组的长期实践,定能为非正规学前教育课程的构建贡献一份力量。


四环游戏小组玩教具资源开发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     金凌伊

 

  要取得教育质量的提高,活动材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四环游戏小组作为一种非正规学前教育模式,虽然活动场地、设备相对简陋,但是我们的目标是要以最低的成本使四环的幼儿得到一定的教育,这样的学前教育不等同于一般条件较好的幼儿园。然而,我们不能因陋就简,幼儿没有玩具,那我们的教育质量肯定不可能提高;与此同时,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家长认识到并不是城市里的有钱人才能接受好的教育,只要发挥聪明才智,我们的孩子也能得到好的教育。因此,合理利用已有的活动材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在本年度的教育活动中,我们不再像以前一样随意投入材料,而是仔细计划投入材料,并在教案中得到体现,使活动材料真正体现教育目标,最终达到教育目的。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对玩具制作的定位不正确,即玩具制作是"为制作而制作",没有很好地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如前段时间我们组织的玩具制作活动,没有很好地实现与课程的有机结合,课程内容的设计和组织也多是语言类的活动,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或制作的活动很少,孩子对于制作出来的玩具没有亲切感,也不懂得要爱护很珍惜玩具。
  另外,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玩具外形不是很美观,而且容易破损,对于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孩子来说,这些玩具不像成品玩具那样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问题关键是志愿者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很少利用和发掘这些玩具的教育价值,没有引导孩子有意识地去探索这些玩具的玩法。从我们自身的不足来看,常驻志愿者教师团队比较缺乏在幼儿园的一线教学经验,特别是缺乏玩具制作方面的经验,动手能力较弱,很多材料都不知道怎么样去利用。因此,大家都比较倾向于去设计一些自己可以很好的控制和把握的活动,以保证教育活动顺利地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成效。这就提醒我们要注意借鉴别人的经验,结合自身探索努力丰富孩子的活动材料。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计划逐步采取以下措施:
  每月一次对活动材料进行分类整理,确保每位志愿者教师都清楚了解现有玩教具材料,根据季节和活动主题的变化更换活动材料。
  把玩具的开发和制作与课程安排紧密结合起来。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动手能力涉及一些难易程度适宜的制作活动,创造条件让他们自己亲自动手制作玩具。这样做,可以促使孩子们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懂得喜欢和爱护玩具,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在玩玩做做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在教会孩子基本的制作以后,可以引导他们想办法把玩具变得更加漂亮,安排一些装饰性的制作活动,借此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另外,我们还应注意多向幼儿园老师和动手能力很强的家长学习,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自身的动手制作能力。要争取实现玩教具制作与家长工作的结合,发掘家长群体中的能工巧匠,多向他们学习,也可以请他们对我们进行指导,或是教孩子如何制作玩具。这一思路还能够起到增强家长育儿自信心的作用,激发家长对源自日常生活教育价值的关注,自觉担负起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最后,我们还会借鉴一些教育家的做法,如对蒙台梭利教具的利用等。蒙台梭利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以及教育的规律,设计和制作了一整套的教具,如日常生活教具和数学教具,使孩子在操作教具的过程中学会基本的常识和知识,有针对性地发展了他们的能力。四环综合市场幼儿群体的特点与蒙氏教育的实施背景有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一些成功的经验,比如根据四环游戏小组的特点,对蒙台梭利教具进行适当改造,从而促进孩子的发展。



我爱看书
----记四环游戏小组早期阅读活动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     朱丽芳 韦小冰

 

  四环农贸市场的孩子由于经济的原因,没有接受正规幼儿教育的机会,日常缺乏与成人的有效交流也致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发展相对缓慢、滞后。针对这一群体特点,我们计划开展专门的早期阅读活动,希望借此发展幼儿语言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倾听能力和注意力的坚持性。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也是早期阅读活动开展的目标之一,如培养幼儿懂得有秩序地取放书,看书的时候一页一页地翻书,看完书之后把图书送回去并且摆放整齐,不撕书、注意爱护图书等等。于是,在四环游戏小组每天固定两个小时的活动里,志愿者老师会特意留出约十分钟的时间,专门用于开展阅读活动,形式包括讲故事、看图阅读、听故事磁带等,其中讲故事又可分为教师讲述、幼儿独立讲述以及大带小的活动。为了培养幼儿的有意识倾听能力,我们还在阅读结束后针对故事情节进行简单的提问。现在,早期阅读活动已经成为了四环游戏小组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这个短暂却宝贵的阅读环节里,志愿者教师一直在摸索如何更有效地针对这里的孩子开展早期阅读教育,引导他们乐于与书籍做一生的好朋友。

一、活动伊始
  书是游戏小组的主要活动材料之一,活动室一开始就设有"图书角",有一张桌子就是专门用于放置图书的。这些书籍主要是一些适合低幼年龄幼儿阅读的故事读物,一部分源自热心人士的捐赠,还有一部分是志愿者教师针对孩子的特点购置的。
  刚开始的时候,幼儿不知道如何进行阅读,往往是拿起图书乱翻一通之后就又放回去了,或是拿起书来就塞给老师,要求给自己讲故事。即便是老师反复讲过的故事,他们也不愿意自己阅读,宁可选择插塑片等其他活动材料,对独立阅读流露出畏难情绪。部分孩子甚至从来都不主动光顾图书角,缺乏阅读的兴趣。一些偶尔选择图书角的孩子,一本书不到半分钟就翻完了,缺乏阅读的耐心,个别小年龄的孩子甚至会倒着拿书。虽然老师不时强调,他们还是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地摆放图书,只是胡乱地堆放在桌上。根据孩子的这些特点,我们计划开展专门的早期阅读活动,从带领幼儿认识图书的封面开始,逐步过渡到自主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初见成效
  一段时间下来,通过老师们的耐心引导,幼儿已经基本能够自主阅读,养成了一些良好的阅读习惯。

案例1 早期阅读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针对幼儿识字不多,主要是靠观察书中的图画以及自己的想象力进行阅读的特点,在与孩子共读的过程中,一步步地引导他们认识书的封面、名称,观察画面时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引导他们联想书中这些可爱的人物在做什么、互相之间是什么关系。自己也能读书。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小朋友们发现可以通过观察书中的画面,联系老师讲过的故事内容自行看书,增强了独立阅读的信心。
  晨晨是个4岁的小女孩,以往自选活动的时候,她很喜欢来图书角,粘着老师给她讲故事。有时候老师照看不过来,建议她自己看书时,她总是向老师抱怨"我不会"。经过活动中有针对性的引导,晨晨的阅读能力获得了一定的进步。一天,晨晨自豪地拉着我的手我说:"老师,我会自己看书了,我给你讲个故事吧。"我惊讶地看到,晨晨学着老师的模样,翻开了书,指着书中的画面,有板有眼地讲起了《龟兔赛跑》的故事。虽然晨晨的语言还很稚嫩,但是她能够从头到尾讲述出故事的大致内容,她的进步真是让我又惊又喜。我边鼓掌边并向她翘起了大拇指:"晨晨讲得真棒!"孩子骄傲地笑了。

案例2 为了培养幼儿正确取放书籍的良好习惯,我们给大家示范应该如何摆放图书,同时形象地告诉孩子们封面好比宝宝的脸,封底就好比宝宝的背,书宝宝回家要休息了,休息的时候要脸朝上,背朝下。经过多次引导,年龄稍大的幼儿基本能够掌握摆放书籍的正确方法,从中也感悟到自己要注意爱护图书,因为如果书页掉了,"书宝宝会很伤心的"。
  这天,2岁半的小炎炎主动举手要求把本组的小朋友的书放回图书角去,她用祈求的眼神看着我:"老师,让我把书宝宝送回家吧!"我的心里虽然有些担心,但最后还是微笑着同意了。出乎我意料之外,炎炎很有秩序地把书收过来,一本一本地在桌上摆放好了。我及时地在集体面前肯定了她的出色表现。

三、纵深发展
  早期阅读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以及良好阅读习惯,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有时他们还会自发地聚在一起,分享有趣的故事。我们的活动形式也逐渐往纵深发展,阅读活动延伸到家庭当中,亲子共读成为我们工作的下一个重点。此外,我们还积极发掘社区资源,与新街口少儿图书馆联手合作,共同为孩子和家长们接触到更多优秀的少儿图书创造机会。前不久,我们成功地举行了一次"看图书,讲故事"比赛,孩子们在比赛过程中的情绪始终保持高涨,看到孩子们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在场的家长们无不为之动容,在为自己的孩子感到自豪的同时,也对教育的力量之大有了更深的感悟和认可。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