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交流活动 > 东亚“儿童科学”研究项目 > 【第五届】演讲内容介绍

  • weibo

交流活动

Events

【第五届】演讲内容介绍

2012-11-19

小林 登

  医学博士、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国立小儿医院名誉院长、儿童研究所所长、倍乐生"培养下一代"研究所所长、"儿童的彩虹"信息研修中心(日本虐待-青春期问题信息研修中心)所长。日本儿童学会代表、日本婴儿学会名誉理事长(前理事长)、日本母乳哺育学会名誉理事长(前理事长)、日本防止儿童虐待学会理事(前任会长)。

  195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医学部。历任国际小儿科学会会长、国立小儿医院医疗研究中心第一任中心主任、国立小儿医院院长等职。曾获日本医师会最高优秀功劳奖(1984年11月)、每日出版文化奖(1985年10月)、国际小儿科学会奖(1986年7月)、勋二等瑞宝章(2001年秋)、武见纪念奖(2003年12月)。

  主要的著作除了有小儿科学的专门书以外,还有《人类科学》(中山书店)、《孩子是未来》(媒体科学社)、《成长和培育、在交流中育儿》(风涛社)、《风韵怎思--关注孩子的生命》(小学馆)、《儿童科学的视线》(明石书店)等大量著作。

  

小林 登
Kobayashi Noboru
演讲题目:

人为何有情感?----从脑的"三位一体学说"来看情绪的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学前研究所所长。

  现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国家一级学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环太平洋地区学前教育研究会(PECERA)中国大陆委员会主席,4家国际学前教育期刊的编委等职。

  学术研究和教学主要集中在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幼儿园课程等方面。曾主持多项课题研究,发表论著、译著和教材数十种,论文百余篇,先后获省部级以上的奖项多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朱家雄学前教育研究网:http://www.zhujx.com/

  

朱家雄
Zhu Jiaxiong
演讲题目:

在中国内地首次大规模推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及研究


  工学博士,教授。冈山县立大学信息工学院院长,研究生院信息系工学研究科科长。

  1983年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系产业机械工学专业博士课程毕业。同年,任教于山形大学工学系信息工学专业,担任助教。1984年晋职为专职讲师,1989年晋职为副教授。1992-1993年,美国布朗大学客席研究员。1993年起任教于冈山县立大学信息工学系信息系统工学专业,担任教授。

  2000-2005年,担任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战略性创造研究推进事业(JST CREST)"心灵相通的身体交流系统E-COSMIC"项目负责人。2006-2010年,担任JST CREST"引人注目的身体交流信息场的形成与控制技术"项目负责人。

  曾两次荣获IEEE RO-MAN, the Best Paper Award(1998年10月、2003年11月)。四次荣获人机界面学会论文奖。

  人机界面学会前任会长、日本机械学会特别研究员、日本婴儿学会常任理事、日本儿童学会常任理事、InterRobot株式会社技术顾问、等。

  

渡边 富夫
Watanabe Tomio
演讲题目:

引人注目的身体交流技术


  教育学博士。早稻田大学人间科学学术院教授。现担任儿童与金钱研究会代表、日本质性心理学学会理事和编委、法律和心理学学会常任理事和主任编委、日中韩越圆桌会议ML管理人等多项职务。

  1959年生于青森县。在和服店做学徒后进入京都大学文学部攻读心理学本科和研究生。硕士期间,兼职做保育员时,对婴幼儿"所有"行为进行研究并撰写了硕士论文,荣获日本教育心理学学会颁发的城户奖。供职于奈良女子大学时期,曾作为文部省长期外派研究员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以研究婴幼儿"所有"行为的文化比较研究获得该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在共爱学园前桥国际大学任教期间开始进行以零用钱为主题的日中韩越的共同研究,就此研究撰写的论文荣获中国朱智贤心理学奖。

  主要著作∶《编织出来的故事》(编著∶北大路书房)、《Money as a Cultural Tool Mediating Personal Relationship》、(共著∶in Cambridge Handbook of Sociocultural Psychology)、《和亚洲人共享亚洲电影》(共同编著∶北大路书房)、《孔子的国度的孩子们》(连载于Minerva书房)、《婴幼儿"所有"行为与其认知结构的发展》(博士论文)等。

  

山本 登志哉
Yamamoto Toshiya
演讲题目:

有关"所有"行为的中日文化比较:孩子们何时成为"中国人"?


小林 登

  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兼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授。中华围产学会全国委员,上海围产学会顾问,上海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顾问。

  主要研究方向:围产保健、优生优育指导、婴幼儿健康教育。

  1967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儿科系,长期从事儿科临床工作。1980年起从事新生儿专业及围产保健优生优育咨询。其中1989-1990年在日本北里大学医院NICU研修一年,参加了第一届国际围产会议。对新生儿生理径线正常值科研参数研究,获国家卫生部科研成果奖。从事孕妇营养与血液生化研究,参与编写《孕产妇营养及四季食谱》。发表论文:《新生儿生后72小时PDA血流》、《四胞胎的围产管理及中国日本新生儿治疗的比较》(日本杂志)、《三种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发育的影响》。

  中华围产学会及强生公司受命的东南亚抚触大使。曾主持并参与上海市抚触多中心研究,并发表了《抚触对婴幼儿发育影响》等多篇文章。

  任国内多家育儿杂志的顾问。

  

沈月华
Shen Yuehua
演讲题目:

抚触与婴儿的母婴依恋及情感调控的关联研究


  心理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

  1995年日本御茶水大学教育学部毕业,1998年日本东京大学硕士毕业,2003年获取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2004年6月至12月,美国Arizona State University以客座研究员身份,研究婴幼儿情绪发展。2006年5月至2007年3月,获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在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综合保育。现在,华师大学前教育学系心理教育研究室主任,婴幼儿心理发育实验室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婴幼儿的心理与教育、亲子关系、综合保育。

  主要著作有:《自闭症幼儿的社会认知----理论、实践及干预的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等。并同时担当《幼儿的感情控制与亲子关系的联系》的研究(与日本文部科学省合作的共同研究项目)。

  

周念丽
Zhou Nianli
演讲题目:

1-6岁儿童父母的期待与育儿关注之比较研究----中国十一个城市的调查结果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游戏与玩具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

  从事学前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近20年,主要研究领域:学前教育基本理论、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学前儿童游戏。主持和参与的研究课题有"幼儿园游戏课程研究"、"教师材料的提供与幼儿游戏行为关系研究"、"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与发展研究""幼儿园园本教研制度研究"等,出版著作《幼儿游戏理论》,《学前教育改革启示录》,《教化与造化的智慧》等,发表论文有"游戏的需要与儿童人格发展"、"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教育价值取向""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等近百篇。

  

华爱华
Hua Aihua
演讲题目:

幼儿园教育视野中的游戏之辨


  医学博士。国立成长医疗中心研究所成长社会医学研究部部长。

  1972年毕业于日本女子大学家政理学系。历经东京医科牙科大学人类遗传学教室助教、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遗传学中心研究员,1987年起就职于国立成长医疗中心研究所(旧名:国立小儿医院小儿医疗研究中心)。从事小儿健康发展研究,主要研究课题为媒体影响、儿童虐待、小儿癌症、遗传性肿瘤等。

  日本儿科学会儿童生活环境改善委员会委员。

  

谷村 雅子
Tanimura Masako
演讲题目:

婴幼儿对"人物"感兴趣----解析婴幼儿对电视产生的反应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