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育儿百科 > 预防接种 > 流行性乙型脑炎

  • weibo

育儿百科

Child Care

流行性乙型脑炎

李 素君(北京科技大学医院副主任医师)
2012-07-10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经蚊传播的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乙脑病毒属于虫媒病毒B组RNA病毒,是一种嗜神经性病毒。乙脑病毒加热至56℃30分钟即可灭活。来苏水对该病有很强的灭活作用(1% 5分钟,或5% 1分钟即可灭活)。对去氧胆酸钠、乙醚、氯仿等均很敏感。在地鼠肾、C6/36和BHK-21等有明显致细胞病变作用;乳鼠脑内接种敏感,一般2-3天即可发病死亡,因此目前实验室常用以上两种方法分离乙脑病毒。

  传染源是被感染的人或动物,通过蚊子叮咬而传播。人尤其是儿童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出现典型症状者占少数,多数人感染后为轻型或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病后免疫力强而持久,由于实施乙脑疫苗接种措施后,儿童获得人工免疫,发病率下降。

  乙脑的发病流行区主要在温带、亚热带、热带,我国除青海、新疆、西藏外均有病例发生。本病无周期性,但有严格的季节性,多在7~9月,占发病总数的80%~90%。这与气象条件和媒介昆虫的季节消长有关。

  潜伏期为4~21天,一般在10-14天左右,潜伏期的长短与蚊种、气温有关。人在感染后1~5天出现病毒血症,此时有传染性,但持续时间短,滴度低。病人症状以高烧、惊厥、昏迷为主要特征,临床症状特点是急性起病,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伴有脑膜刺激症状。发烧2-3天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昏迷、惊厥、抽搐、肢体痉挛性麻痹等中枢神经系统,或发展至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病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急性脑炎期和恢复期。

  实验室检查主要是血象增高,白细胞总数在1~2万,中性粒细胞在80%以上;脑脊液压力增高,呈非化脓性炎症改变(外观清亮,蛋白轻度增高,糖与氯化物正常,白细胞增高,多在50-500×106/L,早期多核细胞为主,后期单核细胞为主;一个月内未接种过乙脑疫苗者,血或脑脊液中抗乙脑IgM抗体阳性;3.恢复期血清中抗乙脑IgG抗体或中和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者,或急性期抗乙脑IgG抗体阴性,恢复期转为阳性;从脑脊液、或脑组织、或血清分离乙脑病毒阳性。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综合治疗。必须重视对症治疗,要认真把好"三关",即高热关、惊厥关和呼吸衰竭关。具体办法如下:

  (一)降温:高烧易发生惊厥,可加重脑水肿,诱发呼吸衰竭,故必须及时降温,最好把体温控制在38.5℃以下(肛表),头部温度力争降到36℃左右,其方法有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和激素等。

  (二)镇静:乙脑患者因头痛剧烈,常有烦躁不安,因颅压增高易发生惊厥,故应给以适量镇静剂以防止发生惊厥。如果遇抽搐患者则应尽快地用镇静剂予以控制。

  (三)防止呼吸衰竭:重症病例早期可发生颅压增高。在防治颅压增高上首先要防止痰堵造成换气不佳的缺氧,故应多让病人侧睡,防止昏迷时舌根后坠。若已出现痰堵,可考虑气管插管或切开,以改善肺部的换气功能。当出现脑水肿或脑疝,引起呼吸衰竭时,应立即给以脱水剂。如病人有缺氧表现,则应早期给氧,如病人出现呼吸表浅或节律不齐时,应采用呼吸兴奋剂。

  此外,支持、综合治疗亦应重视,如认真细致的护理,高热量多维生素的营养性流质,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预防继发感染等。

  如治疗不及时病死率高达约10%-20%左右,部分病人(约30%左右)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痴呆、半身不遂、精神失常、记忆力和智力减退等。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病人对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是很重要的。

  预防乙脑应采取灭蚊、防蚊及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10岁以下儿童应尽快接种乙型脑炎疫苗,以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开展防治乙脑知识的普及教育运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扫卫生死角、积水,疏通下水道,喷洒消毒杀虫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切断传播途径,以防止乙脑疫情的发生和扩散。

作者简介

李 素君 (北京科技大学医院副主任医师)

北京科技大学医院副主任医师。多年从事预防保健工作,在传染病的防治和儿童保健方面有很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中融入了心理学知识,能后对家长的咨询用既专业又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答。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