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世界学前教育报告 > 【芬兰】芬兰的幼儿教育-连接保育园和小学的预备班(Esikoulu)-(各国幼教设施及家庭培养"向学力"的情况⑤)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芬兰】芬兰的幼儿教育-连接保育园和小学的预备班(Esikoulu)-(各国幼教设施及家庭培养"向学力"的情况⑤)

2018-02-06

摘要:

  本期为系列连载中芬兰幼儿教育的现状、家长和孩子的状况以及孩子的相关问题的介绍。高福利国家芬兰十分注重保障孩子受教育的权利,近年来由于在PISA测试(国际学生能力评估)中始终成绩名列前茅而备受世界关注。芬兰的幼儿教育有何独特之处?国家政策、保育园、家庭间如何协调?北欧四国普及并推广的"Educare"育儿教育新理念又是怎样具体实践的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本期文章。
高冈 纯子
English  

前言

  芬兰位于北欧,国土面积为33万8千平方公里,和日本(国土面积37万8千平方公里)相差不大。但其人口大约为543万,仅占日本(约1亿2600万)人口的25分之1。国家官方语言为芬兰语和瑞典语。芬兰地处瑞典和俄罗斯之间,曾长期受两国统治,1917年正式宣布独立。

  北欧各国因其高福利高税收的制度而闻名,福利国家又有三种类型(自由、合作和通用)。芬兰属于被称为通用型的北欧型福利国家(注1),其特征是公共政策涉及范围广,个人承担的责任较重。在"国家对国民的幸福负责"方针的指导下,政府致力于推进:①就业、劳动、住宅、交通、教育等社会政策;②保障收入的政策和;③社会福利与卫生服务。在资源匮乏的芬兰,人们深深地意识到人才是国家的财富而旨在培养人才的教育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芬兰十分注重孩子们受教育的权利是否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芬兰近年来在世界上备受关注是由于在2003年度OECD实施的PISA测试(国际学生能力评估)中成绩名列前茅。这个人口稀少的国家,孩子们是如何获得全球最高水准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科学读写能力的呢?包括日本在内的先进国家都对此十分感兴趣。幼儿教育方面,基于OECD报告( Starting Strong 2001,2006)以及国内诸项研究活动,我们也在采取各种措施以提高幼儿教育的水平。而承担教育和照顾孩子双重责任的"Educare"理念的渗透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所谓"Educare",是指正在北欧四国普及推广的有关幼儿教育的新的理念。

芬兰的幼儿教育

  芬兰有各种不同的家庭形态,包括双职工家庭和单亲家庭等。因此也有各种形式的保育服务以满足各种家庭不同的需求。最主要的保育服务则有保育园(托管孩子的时间各异,从半天到一整天)、预备班(Esikoulu)以及家庭保育等。保育园招收0-5岁的儿童,不管母亲是否工作均可申请入园。芬兰不像日本那样有幼儿园和保育园之分。预备班(Esikoulu)是以大班即6岁儿童为对象的为升入小学做准备的教育设施,起到衔接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作用,通常开设在保育园或小学内。家庭保育则是由保育员接受委托在自家照看数名孩子的保育服务方式。除此之外,也有家长修育儿假,在家里照看孩子。这种情况可领取自治体支付的育儿津贴(在芬兰,家长有权在孩子满3岁前休两到三年育儿假然后恢复工作)。

  芬兰自2013年起由教育文化部代替社会保险部负责管理幼儿教育,并实施了教育改革。教育文化部于2014年颁布新的国家课程大纲,小学以上教育设施(包括大班)和幼儿教育设施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开始实施新的国家课程。

  幼儿教育的新国家课程重视以下六个领域:①思考能力及引导学习的学习;②理解多元文化的能力、沟通能力及表现力;③日常生活能力、善待自己和他人的态度;④多方面读写能力;⑤ICT技能;⑥参与社会活动、开创可持续未来的能力。"婴幼儿时期是贯穿一生的学习生涯的初始阶段,也是性格形成的基础阶段"这一理念成为整个教育领域的共同目标,小学以上各阶段教育的国家课程中也融入了这一理念(注2)

  本稿件将介绍2017年1月走访芬兰万塔市(毗邻首都赫尔辛基市的城市)两家保育园时关于幼儿教育的一些见闻。由于此次访问是大班儿童的身心发展主题的研究活动的一部分,所以将以预备班(Esikoulu)为中心展开。

  ※芬兰的保育园同意在匿名条件下刊登此报告。

A保育园:通过游戏培养对文字、数字兴趣的活动

  从赫尔辛基站坐火车再换乘汽车只需30分钟就到达A保育园了。保育园有一座平房,四周环绕着花园。路对面是广阔的森林,孩子们经常在那里玩耍。我们访问时是1月中旬,芬兰的冬天早晨9点左右天才亮,下午大概4点左右太阳就下山了,白天非常短。我们到达保育园时(早上9点)天色还有些暗(图1),但孩子们已经来到保育园并开始玩儿了。

lab_01_111_01.jpg  lab_01_111_02.jpg
图1:1月早晨9点保育园外观           图2:保育园对面的森林

 

  保育园从早上6点左右至下午6点左右开放,8点左右吃早餐。这个保育园同时还设立了预备班(Esikoulu,大班)。保育园共有5个班级、100名儿童,其中预备班(Esikoulu)有25名孩子。还有40名孩子只参加才艺学习。

  预备班(Esikoulu)每天从早上9点左右至下午1点左右上4个小时的课。因为父母的关系有些孩子只上这4个小时课,有些孩子则在上完课后在保育园待到傍晚。

  平时活动分年级进行,以人数较少的小组活动为主。预备班(Esikoulu)安排了统一课程,孩子们每天早上9点集合一起活动上课。(图3、4、5)。

lab_01_111_03.jpg  lab_01_111_04.jpg
  图3:早上一起上课的情景      图4:用平板电脑搜索课题的景象

lab_01_111_05.jpg
图5:比赛搭积木

 

  所有孩子首先在大房间集中,进行各种活动。参观当日孩子们每4到5人一组或回答计算问题、利用数字特征猜谜或使用大块积木比赛哪个小组搭得更高。然后,老师发给每组一台平板电脑,让孩子们使用平板电脑解决课题(找到保育园里最大的东西并拍下图)。孩子们拿着平板电脑在保育园各处寻找并拍摄照片,最后再次到大房间集中,由各小组发表各自的研究成果。老师会就如何展示研究成果给予指导。该保育园寓教于乐、通过游戏教授数数方法、偶数奇数特征、由大到小排序等数字、分类方面的知识技能,这样的教育方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使用平板电脑学习相关知识,直接致力于新教学大纲中颇受重视的项目-"掌握ICT技能"目标的实现。我们观察到每个小组使用平板电脑都很熟练。

  之后,孩子们又分成人数较少的小组开始自由活动。保育园内有很多小房间,每个房间都有不同的主题。有专供玩棋盘游戏的房间、有绘画室、有计算机房、也有办家家的房间。每个房间也都根据不同的主题摆放着各种材料。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自己选择这一天的活动主题,然后来到该主题的房间进行活动(图6、7、8)。男孩们的小组直奔棋盘游戏室,兴奋地玩起棋盘类游戏。保育园的活动分成两大类,一种是由孩子们自主选择的主题活动,另一种是设定了长期目标的活动如制作作品等。图9就是孩子们花了半年时间制作的作品扎染笔盒。

lab_01_111_06.jpg  lab_01_111_07.jpg
图6:棋盘游戏房间              图7:绘画室

lab_01_111_08.jpg  lab_01_111_09.jpg
图8:年幼的孩子们的房间         图9:长期项目 扎染笔盒

  询问园长该保育园最重视什么时,园长回答说是"培养孩子自己思考的能力"。从保育园老师和孩子接触的方式来看,她们并没有主动引领孩子们开展活动,而是退后一步在孩子们身边默默观察。遇到孩子们之间发生摩擦时老师会鼓励他们自己思考该怎么办。笔者认为,孩子们正是通过这些活动学习主动参与活动,明确表达自己的意见,渐渐地便拥有了协调能力和自主意识。

B保育园:在融小学、保育园、Neuvola(妇幼保健中心)于一体的环境中学习

  我们走访的第二家保育园也在万塔市,从赫尔辛基站坐火车大约要30分钟,车站周围有很多新开发的街区。园舍去年刚建成,是一座两层楼建筑,学校、保育园、预备班(Esikoulu)和Neuvola(妇幼保健中心,为孕妇及学龄前儿童家庭提供健康咨询服务)都在这幢楼里。大楼中央是食堂,各个年龄的孩子都在这里用餐。保育园每天开门和关门的时间基本上和A保育园相同。该园共有6个班90名幼儿,其中29人上预备班(Esikoulu)。园方也会组织一些向本地区居民开放的活动。保育园根据孩子们的活动需要,准备了很多可容纳人数较少的教室,每间教室都是玻璃幕墙结构,便于老师随时观察孩子们的活动状况(图11)。

lab_01_111_10.jpg
图10:B保育园的外观

lab_01_111_11.jpg  lab_01_111_12.jpg
图11:办家家的玻璃幕墙房间      图12:正在开展活动的孩子们

  这间保育园的建筑方案,采用公开竞标的方式,在其中选择了最能体现该园教育方针的设计方案。精心设计的建筑有利于小学和保育园间更顺畅地进行交流。比如说,将食堂设置在建筑的中央部位而各学年的教室分布在其周围,形成枝节丛生的结构,让各个学年的孩子产生一种在同一屋檐下生活的感觉(图13)。另外,小学和保育园可互相使用对方的空教室,小学校长和保育园园长的办公室也只隔着一道门,可以自由地来去。由于育儿支援中心、保育园、预备班(Esikoulu)、小学等设施集中在一处,孩子们从小就到这里来,所以对家长来说不仅能清晰地看到孩子成长的方向,而且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家长之间、家长和老师、育儿支援中心的工作人员就开始有所交流也是一个极大的优势。保育园的桌椅等一部分家具都是原创设计,可动式桌子兼椅子设计简洁并且用很轻的材料制作而成,孩子们都能轻松地搬动(图14)。此外,房间的颜色和家具布置与日本的保育园不同,都非常简洁(图15)。园方解释说"基于希望用孩子们的作品和随身用品来增添色彩的想法,所以特意将整个环境布置得十分简洁(图16)。"保育园的床也设计得很巧妙,不用的时候可以收到壁橱内(图17)。通过访问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要实现有关教育方针,营造必要的环境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

lab_01_111_13.jpg  lab_01_111_14.jpg
        图13:食堂的景象         图14:按原创设计制作的桌子兼椅子

lab_01_111_15.jpg  lab_01_111_16.jpg
 图15:简洁的内装修             图16:色彩斑斓的孩子们的作品

lab_01_111_17.jpg
图17:可收放于壁橱内的午睡用的床

 

  至于在这样的环境下保育园和小学的协作方式,园方告诉我们并未刻意统一课时安排,而是通过一起唱歌等日常活动加强交流。预备班(Esikoulu)在向小学过渡时期还十分重视同家长的沟通,会在入学前后安排3次面谈(初入预备班时、保育园毕业前和进小学后),由家长和老师就孩子在家里和保育园的表现交换意见,按照每个孩子的特征给予指导。在这里基本上看不到在日本备受关注的"小一问题"。

  此次走访的两个保育园在幼儿教育方面都十分重视以下4点:①通过保育的支柱-游戏实现各项教育方针;②教师退后一步在孩子们身边观察、守护其活动的态度;③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④与家长的合作沟通。

  另外,从保育园老师的角度观察,近年来家长的特征就是:"两极分化,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事情十分关心,有些陷于自身烦恼以至于无暇顾及孩子。"造成这一特征的原因在于家庭形式多样化、离婚家庭有所增加或实际生活中没有可在育儿方面提供帮助的交际圈、只能上网或从杂志上找寻相关信息的年轻家庭逐渐增加,并且他们在育儿方面都信心不足。为此,若祖父母住得较远的话,有必要考虑为上述家庭提供机会让其在居住地区建立育儿方面的交流网。保育园老师还观察到,感到不安的家长有让孩子学习各种才艺的倾向。但保育园园长却认为家长只要和孩子待在一起就好,她还告诉孩子们的家长"对孩子来说你只要做好你自己就行了,不必特意去改变什么。"

  随着出生率下降和小家庭的增多,育儿网络变得越加脆弱,很多年轻家长感到困惑,对育儿没有信心。这一点和日本育儿方面的问题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另一方面,预备班(Esikoulu)这一过渡阶段的教育设施在保育园和小学的衔接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通过游戏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以及家长与保育园老师密切沟通的方式对日本的幼教工作者来说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下一期将介绍芬兰家庭以及家庭中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情况。

  本文承蒙下村有子女士推敲核查,谨此致谢。


■注

    • ※注解1 福利国家:国家(社会、行政)对国民幸福(福利)负责的国家。(引用自《芬兰的保育和育儿支援-以保育和家庭政策为中心》)
    • ※注解2 日本的保育中亦有体现的芬兰保育的珍贵之处-着眼于相同点和不同点―(http://www.blog.crn.or.jp/lab/01/106.html)引用自Child・Research・Net


■参考文献

  • 1.《芬兰的育儿和保育》藤井ニエメラ绿.高桥睦子.明石书店.2007
  • 2.日本的保育中亦能看到的芬兰保育的珍贵之处-着眼于相同点和不同点.井上知香・アンネ・バルパス.Child・Research・Net.2016
  • 3.芬兰的保育和育儿支援-以保育和家庭政策为中心.安藤节子.圣园学园短期大学 研究纪要.第37号.2007
  • 4.芬兰支援儿童成长的教育状况.Haruna吉川・尾崎启子・细渕富夫.埼玉大学纪要.教育系64(2).2015

作者简介

Junko_Takaoka.jpg高冈纯子(倍乐生教育综合研究所培养下一代研究室 室长、主任研究员)

2006年起调任现职。以婴幼儿领域为中心开展关于儿童、家长、教师意识及实际状况的调查和研究、有关"向学力"的研究以及对婴幼儿与媒体的研究等。曾经负责实施的主要调查包括"幼儿生活问卷调查"、"有关婴幼儿父亲的调查"和"怀孕生育育儿基本调查"等。同时担任文部科学省"完善幼儿教育调查研究基地研讨会议"的委员(2015年度)、三重县家庭教育委员会委员(2016年度)及千代田区儿童育儿会议委员(2014年起)等。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