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网络新生代的教育 > 网络社区实验带来的启示:从"数码一代"到"智能手机一代"(下篇)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网络社区实验带来的启示:从"数码一代"到"智能手机一代"(下篇)

河村 智洋(CRN儿童研究所外部研究员)
2016-06-09

摘要:

  在2013年度的研究中,显示出孩子们将班里的人际关系带到生活所有层面,即"班级的束缚"的情况。鉴于此,在2014年度,我们创建了一个实验性的网络社区,促使高中生和大学生加强交流,旨在帮助高中生们摆脱"班级的束缚",能够与多种人进行广泛交流。我们对交流的实际状况及其所显示的年轻一代使用数字媒体的方式和沟通方式进行了分析。我们将分三次进行连载。这期登载第二篇文章。

研究概要

  下面就来看一下本次使用网络社区实施的研究。

  正如前面的文章所述,本项研究是和庆应大学经济系武山教授的研究室共同合作实施的一项研究。作为研究活动中所需的网络社区,研究团队构建了封闭型的社交网站(SNS)。为了能够了解各项功能的使用状况,除了"社区功能"(网络论坛),还搭载了日记和即时通信工具等多项功能。让生活在首都圈的5名高中生和武山教授研究室的5名大学生使用SNS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交流。

  参与交流的高中生和大学生之间都素不相识,是通过社交网站上的交流后才认识的。(大学生之间和高中生之间有的是事先就认识的)。对高中生来说,和大学生交流有助于获得诸多学习方面或生活方面自己想了解的信息。即便没有见过面讲过话,我们还是满怀期待,觉得这样的网络社区对高中生很有吸引力。

  另外,我们还委托大学生负责社交网站的运营。因为我们考虑到这么做能更好地把握大学生和高中生两者间的沟通方式,比如说为了使自己运营的网络社区更活跃大学生们会怎么做,而高中生们又会给予怎样的回应。

  结果发现,本次网络社区不像以往的网络社区一样活跃。比如说,高中生和大学生都没怎么写日记,具有社区功能的网站论坛上的留言也极少。

  具体来说,在进行实验的一个月内,高中生的日记一篇也没有。我自己也尝试写了一篇日记放到网上,也没有获得任何回应。大学生以提问的方式写了几条篇幅较长的留言放到日记栏中,结果也只有两条回复。我们发现学生们对于在社交网站上写日记似乎根本不感兴趣,同样,他们也完全没有使用"网络论坛"这一功能。结果,所有交流都是即时进行,对于提问和发言,获得评论或回答、点赞等,完完全全只是利用跟贴型的功能,完全没有利用到信息储存型的功能。高中生只有刚开始打招呼时是自发性的发言,之后只对大学生或我发出的讯息进行评论或点赞,采取这种被动的行为。

  而大学生给我的感觉也有些被动。我预想,从感觉上来说,作为社交网站的运营人,他们会发一些有趣的讯息或易于给出回复的讯息以鼓励参与交流的学生积极留言。我想,我以及跟我年龄相近的人在自己运营的网络社区里也都是这么做过来的。也就是说,为了搞活还在发展过程中的网络社区,会下很多功夫。然而,在现在的大学生身上却很少能看到这样的行动。

【对研究结果的考察①】以现实生活为前提的交流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到,网络社区之所以未活跃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大学生和高中生们"对于不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网络社区还不习惯"。

  现在的大学生和高中生在懂事的时候,互联网就已经普及了,互联网的危险性也被广泛认知。他们从小就受教育不要在互联网上与陌生人交流,因此在虚拟空间进行交流的对象也基本上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的认识的人。于是就会产生这样的感觉:"互联网是连接现实生活的","虚拟空间是现实生活延伸的产物"等感觉。

  正如刚才所介绍的那样,2013年度的研究结果还揭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现在的中学生已无法分辨实际生活中的交流和互联网上的交流之间的差异。在这次的研究中显示了这种现实生活和虚拟世界一体化的现象多发生于由现实生活向虚拟世界转换的方向,,而由虚拟世界向现实世界发展的情况则不容易发生。另外,在现实生活和虚拟世界一体化方面及这种一体化有着单一方向的倾向,尽管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现在的大学生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即便参加者年龄接近,也很难使和从未面对面交流过的对象共同形成的网络社区充满活力。

【对研究结果的考察②】丧失了多样性的信息环境

  我觉得现在的大学生和高中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会沉迷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但对不感兴趣的事情丝毫不关注"。

  这种特点的形成源于互联网上众多信息群(拥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的小集团)的发展。由于互联网上汇集了太多太多的信息,结果网络服务就采取按照用户喜好识别和选择信息。比如说,使用谷歌搜索引擎的话,只要在浏览器上登录自己的账号,就会根据不同用户显示不同的搜索结果。用户能更有效地获取自己想知道的信息,同时会变得只能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接触对自己不利的信息或反对意见的机会等则大大减少。

  现在的大学生、高中生及更年轻的一代就是在这种失去了多样性的信息环境中长大的。那么他们无法适应以多样性为前提的网络社区也是可以理解的。

作者简介

河村 智洋 (CRN儿童研究所外部研究员)

CRN儿童研究所外部研究员。庆应大学研究生院政策与媒体专业硕士毕业。从事有关青少年使用新媒体进行交流沟通的研究,在CRN儿童研究所负责“儿童与媒体研究室”的工作。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