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顾问论文 > 新加坡华裔年轻人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政策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新加坡华裔年轻人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政策

合田 美穗(香港中文大学兼任副教授、静冈产业大学兼职讲师)
2014-02-05

摘要:

华人在国民中占有74%的新加坡,过去积极创造不强调各别民族特色的国家认同感,并推行英文教育和工业化。现在除英文教育外,还推行重视各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的政策。因此令新加坡华族年轻人的认同感有所转变。
English

  新加坡是以华裔、马来族及印度族等的多民族构成的国家。新加坡自从1965年独立后,"在多种族国家里,在国民中建立国家认同感,并创造多种族的融和社会"成为国家的大课题。独立时的新加坡,在无法透过民族、语言、宗教、习俗及文化统一国民的情况下,创造国家认同的同时,也要走进以多种族和多文化所共生的建国路线。

  人民行动党的国家认同政策却不是一贯的政策。它大致可划分为1960年代~70年代的不强调民族色彩的政策和90年代以后的涵养民族认同感的政策。

  在1960年代~70年代的口号中,有"新加坡是新国家,国民对国家需要有归属意识,为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共同努力"的表述。在独立初期的新加坡,重视同采取反共政策的马来西亚和印尼保持良好的关系。在华裔社会里也有受华文教育的和受英文教育的两种群体,把两者统合起来是相当困难的在此状况下新加坡所着力构建的国家理念中,并没有特别强调民族色彩(特别是华裔)。因此,当时的新加坡积极推行英文教育和工业化,成为在亚洲最发达的经济国家之一。

  可在英文教育的成功和经济的发展的背后,新加坡也存在不小的問題。华裔年轻人,因政府重视英文教育的政策,从小就不认为自己是华裔,而把自己视为"新加坡人",比上一代而言,对自己的文化根不感兴趣。马来族因为有伊斯兰教信仰,透过伊斯兰教能够保持自己的民族认同感。而华裔年轻人却对自己的文化根源不太感兴趣,对民族认同感到苦恼。南洋华裔歌手李迪文把自己对民族认同的苦恼唱了出来,引起很多华族年轻人的共鸣。

  对与丧失民族认同的问题感到危机的政府,在1980年代以后改变以往的"创造国家认同感"政策,积极推行让各民族认识自己的根源、并继承民族的价值观的政策,例如在中小学实施把英文和民族语言的做为必修课的双语政策。 (*1) 还有,每年10月举行"讲华语运动",鼓励华裔公民在学校或公共场所使用汉语,中小学也在学校活动里引进该运动。同时政府也开始强调说民族的语言以及保留传统文化是十分有价值的事。

  到了1990年代末期,教育部除推崇双语政策外,还宣布新《教育计划大纲》,以2000年为目标,决定在全国各中小学推行全面的国民教育。也强调让学生认识新加坡历史和自己的民族的重要性。政府还举办很多活动,例如将7月24日定为"种族和谐日",并在全国的中小学展开有关各民族的教育活动。学生可以透过活动认识各民族文化,学习民族融和的意义。

  此外,政府经常与地缘血缘组织领导机构的宗乡会馆联合总会(*2)合作,举办有关华裔传统文化的活动。其中一个"春到河畔"是在每年农历新年期间,在新加坡河畔隆重举行豪华的表演和展示等的活动。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与南洋理工大学每年共同主办为期4天的"华裔文化学生营地",吸引大约100多名的中学生参与。内容包括: 地方戏曲、书画篆刻、围棋和中国茶道等。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和人民协会等的组织携手合作的"华裔文化节"(*3)是和"华裔文化学生营地"内容相似,并且除学生外,也向一般民众提供接触中华文化的机会。

  1990年代以后,这种涵养华裔认同感的各种活动在新加坡积极举办。因此华裔年轻人接触华裔传统文化的机会得以增加,也能够培养民族认同感。现在,新加坡公民的身份证上有注明民族,在入学申请表或履历书上也有民族一栏。目前,即使是形式上,新加坡的公民也必须对自己的民族有着清醒的认识。

  根据近年笔者对新加坡的共265名的华裔大学生、研究生及中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有华裔认同感"的占全体的6成以上(165人、62.3%)。其中认为"身为华裔感到自豪"的占全体的近两成(50人、18.9%)。还有,全体的8成以上(224人、84.5% )对说中文和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其中3成以上认为"非常有兴趣"。这些数字也表示政府的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当今新加坡的英文教育不断发展,在国内发挥促进团结国民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让世界更加了解国际城市新加坡的魅力。另外,重视民族语言和传统民族文化的政策,也能够实现华裔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继承以及华裔认同感的确立。随着近年中国经济发展,理解中文和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促进新中贸易关系,也对参与全球化的华人经济网络有帮助,最终够加强国际城市新加坡的竞争力。重视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政策,除能够在国民中涵养民族认同感外,还促进新加坡的全球化。可以说,新加坡的年轻人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1 新加坡的学校不分民族。每个学校基本上有来自不同族群的学生。
  • *2新加坡有200左右的以中国移民及其后裔组织的地缘血缘组织。随着政府提倡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推展华裔文化事业,发扬华族优良传统为目的,做为地缘血缘组织的最高领导机构,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在1986年成立。
  • *3 1980年代以后, 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华族文化节",在大约一个月的期间内,在国内的民众俱乐部、 学校和戏院等的地方举办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其内容每年不同。近年有中国传统武术、舞狮、中国传统美食节、中国传统的服装展示和参观中国庙等活动。
作者简介

合田 美穗 (香港中文大学兼任副教授、静冈产业大学兼职讲师)

现职: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日本研究学系兼任副教授(2001年~现在),静冈产业大学兼职讲师(2010年~现在)。研究领域: 历史社会学、东南亚及香港社会研究、民族认同研究,民族支援及特殊教育比较研究。研究经历及工作经历: 通过文部省亚洲留学制度赴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留学(1996年~1998年)。担任甲南女子大学、园田学园女子大学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兼职讲师(1995年~2000年)。文学博士(社会学)(1999年,甲南女子大学)。所加入学会: 日本华侨华人学会,日中社会学会。 主要出版著作:《日本人与中国人共用的发展障碍手册 了解发展障碍多一些》(中日文双语。日文书名为《日本人と中国人が共に使える発達障害ガイドブック  発達障害について知りたい!》),向日葵出版社、香港、(2011年)等。
  • weib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