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ESEARCH NET

HOME

首页 > 学术研究 > 震灾中的儿童科学 > 放射性碘和海藻类摄取的效果

  • weibo

学术研究

Research

放射性碘和海藻类摄取的效果

入江 实(公益财团法人成长科学协会理事长、东邦大学名誉教授)
2014-01-22

摘要:

对于与放射性碘有关的摄取海藻类的效果问题,人们众说纷纭。本文作者是公益财团法人成长科学协会理事长入江实先生,他的专业是内分泌代谢学和核医学,他将在本文中为诸位介绍上个世纪50年代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并据此来说明放射性碘131的吸收和海藻类摄取的效果。



    对于与放射性碘有关的摄取海藻类的效果问题,人们众说纷纭。本文作者是公益财团法人成长科学协会理事长入江实先生,他的专业是内分泌代谢学和核医学,他将在本文中为诸位介绍上个世纪50年代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并据此来说明放射性碘131的吸收和海藻类摄取的效果。

    在最近举行的公益财团法人成长科学协会的理事会上,我们对针对2011年3月的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电站事故、以及核电站排放出的放射性碘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之后,小林登教授就当天我所说的关于海藻类摄取的效果问题向我约稿,希望刊登在CRN网站上。过了几天,编辑又联系了我。现在我担任成长科学协会的理事长,小林登教授作为本学会的理事,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向我们提出了诸多宝贵的意见。本协会于1977年创立,致力于跟人的成长有关的各种问题的研究,活动范围涉及身体以及心理的各种发育问题。

    人的身体发育需要许多物质,在人体分泌的激素中,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甲状腺激素有两种,无论哪种,分子都含有碘(译者注:英语为Iodine,德语为Jod,日语则习惯写作“ヨウ素”或者“ヨード”)。如果不能从食物中摄取碘,甲状腺激素便无法合成,进而影响身体和智商的发展。成长科学协会的研究范围包括生长激素以及由于碘的缺乏而引起的成长障碍问题。

    幸运的是,在日本以海藻类为中心的饮食是较为普遍的,很少见到由于碘缺乏引起的疾病,但在世界范围上来看,以发展中国家为中心,此类疾病还是为数不少的。根据1993年的统计,世界有1000万人因该类疾病出现发育障碍,包括存在隐患的人数在内约有16亿,主要以发展中国家为中心。为解决该问题,本协会也作出了一定国际贡献。 

    以此为前提,下面进入我们的正题。本次核电站事故导致了数种放射性物质排入空气,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报道和推测,许多一般民众、特别是有孩子的家长对此非常担忧。我们对甲状腺和碘的摄取的关系产生兴趣,并在很久以前进行了一项研究,我将联系该研究的结果并说明摄取海藻类的效果。

    我们开始进行甲状腺的临床实验和研究是在昭和29年(1954年)的时候,已经是距今57年前了。当时能够客观把握甲状腺功能的方法较少,除了观测临床症状之外,检查法以基础代谢率的测定和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测定等间接测定法为主,即使在怀疑是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病例中,也很难进行确诊。这时出现了新的测定法,即测定碘131的甲状腺摄取率。给人服用极微量的碘131,24小时后检查有多少碘被甲状腺所吸收。甲状腺这种内分泌腺,不论碘是以何种形式进入甲状腺,都会分泌甲状腺激素,因此用吸收的程度进行检测,可以调查甲状腺的功能。

    我们一般从饮食中摄入的碘是不含有放射性的碘127,而甲状腺无论是碘127还是碘131都会进行吸收,为了调查甲状腺功能,人们开始进行了这项检查。一般在有代表性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巴塞杜氏病(Basedow’s disease)中,碘131的摄取率较高,而在由甲状腺的慢性炎症和萎缩等引发的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中,碘131的数值则较低,正常数值为24小时后摄取率10~40%。

    然而当人们开始实施这项检查法后,才发现甲状腺功能被认为是正常的人身上也观测到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而即使是明显患有巴塞杜氏病的患者身上,却也有显示出较低数值的例子。这是不符合常理的,我们推断可能是因为他们的饮食中碘含量较多,向他们进行询问确认。结果确实如此,他们每天摄取的海带和海藻较多,在检查数日以前,很多人多吃了一些。 

    包括我在内的东大医院6名研究者组成的小组首先决定让被试吃7~14天海带,测定一下其前后的甲状腺对碘131的摄取率。实验中选用的是被切成发丝状的海带,因为易于人体吸收。首先,在第一阶段每天让被试的患者食用7~16克(做成汤是1~2碗),对食用前后的碘131摄取率进行了对比。我们发现摄取前被试的数值为15~20%,两星期后中止食用,此时所有被试的碘摄取率均下降为0.6%~4.1%,这是一个较低的数值。食用中止之后6~20天才能完全恢复以前的数值。

    接下来请来4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被试,请其中1名每天食用10克海带,坚持4天,另3名只食用1天,再测量碘131的前后摄取率。实验发现,坚持食用4天的被试的前后摄取率分别为18%和3.1%,而只食用1天的3名被试的前后摄取率分别从14~39%降至2.0~4.2%,3~6天之后恢复到食用前的数值。4名巴塞杜氏病患者每日食用10克,4~6天后碘131的摄取率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甲状腺功能没有异常的5名其他疾病的患者,因为种种理由长期坚持每天食用海带,他们对碘131的摄取也均在10%以下。这项研究的学术论文于昭和33年(1958年)、距今53年前发表在日本的学会杂志上。注1)

    从此以后,我们了解到在解释日本测定甲状腺碘131摄取率结果时,必须充分注意海带等海藻类的摄取量,以后进行这项检查时,作为一项常识,医生会要求患者至少从1星期以前开始尽量避免碘的摄入。

    即使同属于海藻类,品种不同的藻类的碘含量也存在些许差异,因此我们在上述研究中把紫菜的摄入量也加入研究范围之中。让7名甲状腺功能正常者每天食用紫菜1.2~3.2克,坚持2~14天,食用前后碘131的摄取率几乎没有发生变化。这是因为紫菜中碘的含量较低,还与被试的食用量较少有关。最近除了海带和裙带菜等海藻之外,很多加工食品的原材料中也常含有碘。我们有个研究小组,以布施养善教授为中心做了很多调查,在最近的调查中广泛调查了该类食品中的碘含量,发现在日式高汤(译者注:用海带或木鱼花等煮出来的类似于中国高汤的调味品)、荞麦面汤汁和速食类食品等日本人喜欢的食品当中碘的含量均较多,我们已经发表了论文。注2)

    2011年3月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导致了核电站事故,从中排出的放射性物质引起了周边地区、全日本甚至全世界的瞩目。人们很担心一旦放射性碘大量进入甲状腺,会不会引起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患甲状腺癌,如切尔诺贝利事故之后那样。但是根据上文所述我们的研究结果来看,只要饮食中的碘摄取量到达一定的量以上,就会抑制甲状腺的碘摄取。海藻类效果需要在摄取后进行消化吸收,需要一定的时间,根据我们的研究成果,在摄入一天之后便已经具有放射性碘的抑制效果了。 

    另一方面,这次事故之后平成23年(2011年)3月14日独立行政法人“放射线医学综合研究所”发表了一则“安全注意”,内容是关于放射性碘大量进入体内后的注意事项。其中提到,人们可以在医生处方下服用“安定的碘剂”,但不可服用碘酒等消毒剂,而饮食中的海藻的碘含量有高有低,消化吸收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效果不足。结论是“即使摄取海藻类食品也没有足够的效果”。但这是以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同时排出、即急性期的状况为前提的,像本次这样放射性物质缓慢排出的场合就另当别论了,目前反而应该鼓励人们在日常饮食中摄入一定程度的海藻类食品。 

    像日本这样大量食用海藻类食品的国家很少,因为仅看碘摄入量,日本属于碘摄取过量的国家。我刚才提到,由于碘缺乏会引起甲状腺荷尔蒙缺乏,继而导致疾病发生,在切尔诺贝利周围旧苏联地区,人们对碘的摄取量较少,有轻度的碘缺乏症,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之所以出现了很多后遗症,是因为事故中排出的碘131被甲状腺过量吸收。当时人们并不懂,这一点是在成长科学协会最近参与的研究中才搞清楚的。日本人一般会吃很多含碘食品,因此对碘131的摄取率会比较低,而我们的研究数据表明,积极摄取海藻类、特别是海带和裙带菜,能减少碘131被甲状腺所吸收。

    一般而言,成人所需要的碘摄入量约为150μg,儿童稍少,孕妇每日约需要200μg。根据环境和年龄摄取量虽有差别,但日本人几乎都保持了每日摄取0.5~3.0㎎(500~3000μg)的碘,或者是间歇性地摄取。因为品种和场所不同,海藻中碘的含量存在一些差异,大体上的量为1.3~1.5㎎/g(约1300~1500μg/g)、切成发丝状的海带的碘含量超过该数值,裙带菜的含量则约为海带的一半。一块10㎝见方的海带中含有大量的碘,约为5㎎,以海带为例,无论用哪种形式只要每天摄取2~3g,便足够抑制放射性碘进入甲状腺。

    另外,我们最近参与开发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用尿中碘的排泄量来进行测定碘的摄取率。我们发现在小学生中,通常认为海藻类摄取量较多的北海道地区和较少的东京相比,几乎没有差异。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应该是在饮食结构上日本全国各地不断趋于统一。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碘的摄取量长期过剩则会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如果出现全身倦怠、皮肤干燥、对寒冷越来越敏感等症状,需要前去就医,调查甲状腺的功能。

    但无论如何,适度摄取海藻类,一定可以抑制放射性碘被甲状腺吸收,从广义上来说这也可以抑制核辐射障碍的发生。


注1) 饭野史郎、松田邦夫、石井 淳、入江 实、镇目和夫:《从海藻类饮食中摄入的碘131对甲状腺中碘摄取率的影响》《日本内分泌学会杂志》34(1)、58-62、1958

注2) 布施养善、大桥俊则、紫芝良昌、入江 实:《以推算日本人碘摄入量为目的的加工食品类碘含量的研究》 日本临床营养学会 32(1)、26-51、2010

作者简介

入江 实 (公益财团法人成长科学协会理事长、东邦大学名誉教授)

入江 实 1928年3月10日出生。195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医学系医学科,1953年进入东大附属医院冲中内科(现在的第三内科),1958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59年作为福布莱特( Fulbright )留学生赴美国波士顿留学3年,1962年回到东大附属医院第三内科,1967年调入群马大学医学系第二内科工作,1969年调入东邦大学医学院第一内科,1971年担任教授,1991年担任东邦大学附属佐仓医院内科教授、院长、护理学校校长,1994年至今担任东邦大学名誉教授。1994年第16期日本学术会议会员、1997年第17期会员,1999年至今担任财团法人成长科学协会理事长。 专业领域:内科、内分泌-代谢学、核医学等。担任跟本文相关的5个学会的会长以及其他16个学会会长、日本同位素协会理事,是8个学会的名誉会员、美国内分泌学会及GRS(Grwoth Hormone Research Society)(Grwoth Hormone Research Society)的名誉会员。
  • weibo

PAGE TOP